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物流厂商逐鹿:地图不平,何以平天下 | 深度

刘强东口中的“最终只剩下顺丰和京东”的局面会实现么?

今年双十一的第一波已经开始了。

如果说,先前的价格比拼只是大厂之间一场暗战,那么顺丰系、京东系甚至阿里系等依托底层地图等科技的“数据战”比拼,则是写在战报中的一场明争。

前身作为顺丰科技集团一个地理信息研发部门,后因“做的不错”,顺丰地图被顺势单独孵化了出来。现作为集团全资子公司,由顺丰创始人兼CEO王卫挂帅。

布局多年,GIS板块在物流企业中获取了属于自己的席位。

而王卫也为顺丰地图定了目标,即丰图要做自己能够生产的东西。顺丰地图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来说,我们更多靠自己的能力进行生产、盈利,比如运单、地址等数据。”

“包括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单个来看是比较分散的板块,而其实际的服务能力都是基于GIS的数据治理能力与地图生产能力。”顺丰地图相关负责人指出。

基于GIS的物流数据生产能力,则被王卫寄予了为顺丰变现的期待。王卫在武汉配备了300—400人的生产部队,“其中一个约150人左右的部门,每天负责生产和清洗自身产生的数据,满足应用服务,如地址等板块。”

当然,也不排除降成本的初始需求。

“顺丰有三四十万一线快递小哥,开展顺丰自身业务时,需要大量的地理信息服务。保守估计,我们地图团队每年在顺丰物流场景下节约可算成本大约20-30亿元。”丰图科技副总经理杨洞庐表示。

而降成本这一点,已然是共识。

今年5月,刘强东在京东的内部信中提出了疑问:京东是谁?京东的梦想是什么?

在信中,刘强东更新了京东的战略定位——“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他表示,京东将发挥供应链的优势,并应用于产业的场景中,与合作伙伴一同降低行业成本,提升社会效率。

于京东而言,想要做的始终是控制物流过程的始末两端,即前端仓储,末端是菜鸟驿站,物流只是物流。而地图服务用户场景,更多的是为公司省钱,“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该内容属于精选文章系列, 后获取已享有的阅读权限

升级PRO会员,享有以下权益

  • 解锁泰伯网专业深度文章
  • 免费阅读/下载12篇智库常规报告
  • 免费观看全库直播视频及回放

立即升级会员


还没有泰伯账号?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