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经济特区满40周岁。
在“生日”之前,名为“深圳星”的亚太6D卫星在西昌发射升空。亚太6D卫星是亚太星通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首发星,全系统预计将包括3-4颗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空间互联网通讯网络。
该系统由深圳市政府和航天科技集团共同设立的亚太星通承担建设,总投资近100亿,于2016年7月在深圳启动。
据了解,“深圳星”是我国第一颗采用Ku/Ka体系的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卫星,也是世界上首颗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其信号覆盖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中国四大海域、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等广泛的陆地和海洋区域。
深圳平地起城,几乎所有产业都是“从无到有”发展而来,短的仅十来年甚至更短,但每个产业都不坠“深圳速度”之名,发展速度非常快。
深圳总是比别人看的更远,走的更早。在我国出台政策开放航天领域之前,2013年底深圳便印发了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
在这份超前的规划中,深圳确定了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材料等优先发展领域,以及微小卫星、航天生态控制与健康监测等重点培育领域,并配套了卫星导航应用工程、航空航天材料产业发展工程、微小卫星产业壮大工程、航天技术及应用工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计划到2020年实现航空航天产业规模1500亿元。
2018年,深圳还提出扶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计划,涵盖微小卫星、通信卫星及终端设备、遥感卫星、卫星导航基础构件及终端设备等领域,最高扶持金额达3000万。
到目前为止,从卫星研发制造到应用,深圳涌现出一大批商业航天企业,如深圳东方红、亚太星通、华大北斗、赛格导航、北斗云信息、航天新源、华讯方舟、华信天线、金信诺、魔方卫星、中集集团、中兴通讯等。
与此同时,围绕航空航天产业深圳还形成了为数众多的产业园和基地,包括云科智慧园、深圳卫星大厦、亚太星通卫星运营大厦、中集低轨卫星物联网产业园、航天科技广场、深圳航天航空产业创新园等。
云科智慧园位于龙岗区阿波罗未来产业城之内,建筑面积达45万平米,是集生产、研发、办公、展示为一体的北斗航空航天未来产业园。
中集低轨卫星物联网产业园位于光明区,包含研发办公、卫星工场、航天展览馆、太空商业等全系产服配套与轻生产研制空间,据悉我国首个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已进驻。
深圳40岁,其商业航天产业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