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日前兵器工业集团与上海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北斗应用和北斗产业发展。
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焦开河表示,集团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全方位合作,布局创新中心,强化技术攻关,打造产业联盟,共同激发北斗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他认为,上海已经形成北斗产业的先发优势。
据了解,目前上海已有多家企业占据北斗产业链的重要位置,包括华测导航、司南导航、复控华龙、移远通信等,业务覆盖芯片、模块、板卡和终端等。此外,位于上海西虹桥的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已经建成了国内技术综合竞争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和最具影响力的“北斗第一园”。
这是央企推进卫星应用市场化的最新行动。
本月早些时候,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召开了宇航系统总体重组暨改革单位成立大会,通过改革打造“一个创新中心+两类总体单位”的顶层架构。
其中,“两类总体单位”分别为重大工程类总体单位和应用卫星类总体单位。前者以完成国家重大工程为主要目标,后者则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聚焦应用类卫星研制与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航天领域一直在推进市场化、民用化进程。今年卫星产业更被归入新基建行列,其社会经济属性首次得以明确,由此真正开启全域、全民航天时代。
按照五院的说法,今年实施宇航系统总体重组是最佳“窗口期”。因为,今年是航天强国事业接续推进期、全面深化改革压茬递进期、重大工程任务承上启下期“三期叠加”。
五院在卫星应用领域布局甚早,旗下现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卫星和康拓红外。
中国卫星主业包括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等。康拓红外早在20多年前就将应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红外线探测技术引入铁路车辆安全领域。
本次改革意味着,五院在卫星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提升商业化水平,同时也很有可能加快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资料显示,2019年年底航天科技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为26%,与2020年实现资产证券化率45%的目标有不小差距。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