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自然资源部网站公布《测绘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泰伯网对改革方案梳理后,从中提炼出6项关键改革信息。这些关键信息,基本勾画出了我国测绘资质管理的新制度框架。
① 资质两级化
改革方案明确,新的测绘资质管理制度仍维持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服务10个测绘资质类别不变。
但原有测绘资质的甲、乙、丙、丁4个等级,将缩减为甲、乙两个等级,新乙级标准基本维持在现行政策各专类别最低等级。
② 精简类别
原有测绘资质共10个专业类别,之下又划分138项小类。改革后,10个大类不变,但138项小类将压缩为20项测绘资质类别、等级,压减幅度达到85.5%。
也就是说10个测绘资质下设的小类别,改革后将只有甲、乙两级类别,合计20项小类。
③ 审批权下放
改革后,多数专业类别的甲级测绘资质将下放至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批。这样一来,原来甲级测绘资质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初审的环节也同时取消。
此来,不仅方便了企业就近办理甲级测绘资质申请,也便于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属地化管理和服务。
④ 降低准入门槛
新制度将大大减少测绘资质的申请条件,包括:降低对申请单位的非测绘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允许申请单位通过租赁等方式解决非常用贵重装备,不再以“学历+工作年限”认定专业技术人员等。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