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月17日,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预计4月17日20时—18日20时,贵州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
该次预警的背景是我国南方持续不断的阴雨天气,以及17日—19日我国中东部出现的又一轮大范围降雨。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长江以南的降雨量普遍超过了100毫米,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多地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局地更高达300-500毫米。其中,湖南南部和广西中北部多地降雨量较常年偏多1倍以上。
受持续降雨的影响,我国今年的入汛日期(3月28日)也较常年(4月1日)提前了4天。
进入4月,雨天仍旧在南方延续。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25日前,南方降雨和对流天气仍旧频繁:18日—21日降雨核心区在江南,22日-24日的强降雨和强对流主要在华南,25日云南的降雨将增多。
中国气象局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共发生9次强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7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1%。同时,全国出现4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3月份。
明显偏多的降雨给我国部分地区带来了洪涝和地质灾害,统计显示,一季度重庆、广西、湖南等13个省(区、市)29.8万人次受灾,5人死亡失踪,3500余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亿元。
由此,我国相关部门、地区的地灾防治工作骤然加紧。
02
4月3日,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2020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议。会议指出,2020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地灾防治在调查广度精度、监测预警专业化水平、风险源头管控、科技支撑能力、防治投入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和挑战。
基于此,会议提出了今年地灾防治的几项重点工作。首要工作是全面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在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区域则开展1∶1万地质灾害调查——摸清重要地灾隐患的基本情况。另外,在地灾预警中加快普适型监测预警仪器设备集成研发和试用。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