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从南海争端 谈高分辨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

  近期以来,中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主权事端,引起了全体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海疆的危机,不仅仅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旧危机”,也是新的国际环境下爆发的“新危机”。随着2009年5月13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各国提交领海基线声明日期的临近,2009年成为世界海疆开始重新划定的关键年份。如何妥善处理与解决东盟各国南海部分岛礁主权争议,约束各国单边行动、防止争端升级,对地理、地势测绘及领土监测起核心作用的卫星遥感技术成为其中关键因素。

  据对南海问题的历史渊源有深入研究的厦门大学李金明教授介绍,我国在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元代史料更是将“千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围。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

  然而到了现代,我国在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传统疆域线,即20世纪40年代的画界线“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但南海各个岛屿一直没有详细确切的遥感影像图。直到1987年,国务院成立了南沙考察领导小组,对南海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详细调查,才出台了《南海及邻近大洋地势图》(彩色1∶400万)1幅、《南沙群岛卫星遥感影像地图》(彩色1∶25万)4幅、《南沙群岛岛礁卫星影像图集》。

  如何在领土领海的主权争夺中占得有利位置,必须发挥现代卫星遥感测绘技术,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但目前国内卫星遥感处理技术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去年,中国还成功发射了“卫星遥感五号”,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但由于遥感数据分辨率、数据质量等方面的原因,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据多年研究地理、测绘、遥感方面的李德仁、陈述彭等八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书中央的建议书中提到,在民用和军用卫星方面,美国的最高分辨率已经达到0.61m(QuickBird)和0.1m(KH-11,12),而我国目前的高分辨率卫星尚存在量级上的差距。

  以世界上第一个提供亚米级影像分辨率的商业卫星——QuickBird(快鸟)卫星为例,它是最先在世界上提供亚米级别的商业卫星,而运行在高度450公里、倾角980、周期93.4min的太阳同步轨道上的WorldView-1卫星,平均重访周期仅1.7天,星载大容量全色成像系统每天能够拍摄多达70万平方公里的0.5米分辨率图像,精确的定位性、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及其高分辨率。而且QuickBird(快鸟)所属的美国Digital Globe公司,已经将下一代商业成像卫星系统WorldView投入使用,它的分辨率最高可达0.45m左右。

  国家海洋局在海岸带调查等项目中,特别是针对远岸区,如黄海,东海,南海深海区域,大量使用了北京天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代理的快鸟高分辨率彩色卫星影像,为海域国土调查与保护,岛礁现状普查等多学科多应用研究与动态监测,提供了最准确与清晰的一手资料,见下图。

泰伯网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