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并不让人舒心,疫情来势汹汹,但日子总归是要过下去。
疾控中心建议公众,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的市场。蔬菜,成了年夜饭菜餐桌上的主角。
北京高阿姨的年夜饭准备的简单清淡:“现在谁也不缺肉吃,今年又是特殊情况,家里人不多,除了几个拿手‘硬菜’之外,还有素炒彩椒、蓑衣黄瓜龙、蒜泥茄子,这几道菜平时我们也常吃。
王先生今年把父母从老家接到上海过年,用最近刚学的地三鲜给二老“露了一手。春节前两天网购的无花果和海捕大虾刚好派上了用场,被他妻子巧手做成无花果蛋糕和茄汁大虾,来了一顿“中西合璧”的除夕大餐。
远在俄罗斯的留学生小丁,除夕当天下课后和几个同学一起包饺子,通过网络看春晚。在他们的年夜饭里,番茄炒蛋是所有留学生的最爱之一,俄罗斯特色小酸黄瓜,则是当地必备的开胃小菜。
这些果蔬,都来自山东寿光。
01
中国“一号菜园”
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武汉蔬菜供应,山东寿光首批350吨新鲜蔬菜于1月28日无偿捐送给武汉,28日后寿光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每天向武汉支援600吨质优价廉蔬菜,持续供应10-15天。
从生产到运输,被称为中国“一号菜园”的寿光,有这个实力。
事实上,在疫情尚未爆发前,各色果蔬已经经过了一场紧锣密鼓的“春运”,从寿光来到全国各地居民、乃至海外华人的年夜饭餐桌上。
从装箱上车开始,仅需8小时,盖着厚厚棉被的新鲜的果蔬就能通过改建后的青银高速,从寿光来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北京是寿光蔬菜的主要销售地区之一,每年一进农历腊月,新发地的蔬菜批发商就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一直要忙到除夕才能回家过年。
往年在寿光,有不少人的春节会在棚里度过。这些菜农大部分来自外地,来寿光一是为了学技术,二是因为“在寿光种大棚收入高,而且收获的蔬菜不愁卖”。春节正有不少蔬果正处于采摘期,他们没法回家过年,但“只要收入上去了,晚一阵子回家也没啥”。今年赶上疫情,寿光更是全体“动”了起来,加班加点为各地提供保障。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