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格力不造空调造卫星,这盘棋怎么看

这是格力集团今年第三次加码新兴技术产业。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里,珠海国资委的“掌上明珠”格力集团拿下了珠海另一家高科技明星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宇航电子企业欧比特的控制权。这是格力集团今年第三次加码新兴技术产业,也昭示着在珠海建市整40年之际,这艘开放巨轮开始驶向一个全新方向。

在股权转让计划中,三名欧比特股东合计持有的超过公司总股本 7.56%的股份转让给格力金投,同时公司现控股股东颜军将放弃其所持股份2.55%对应的部分表决权,转让完成后,格力金投持股将从过去的5%上升为至少15.08%,并成为控股股东。

把格力集团说成珠海国资委的“掌上明珠”并不过分。

1978年改革开放,1979年珠海建市,1980年我国建立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珠海位列其中。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珠海,亲笔题写“珠海经济特区好”几个大字,在珠海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一年,珠海确定了以工业发展为主体的城市发展定位,开启了工业化发展之路。

1985年,特区先后建立了工业发展总公司、能源发展总公司、科技发展总公司,意图通过自身力量建设一批珠海本土的优质工业企业。而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就是如今格力集团的前身。

如今人们提起格力,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一定是“格力电器”和董明珠。但实际上,格力集团最初由冠雄塑胶有限公司(生产转页扇)和海利空调器厂(格力电器前身)合并而成,后面还涉足小型家电、石英手表、特种漆包线、电子元器件和打印机墨盒等等产品的生产。而格力电器只是格力集团的众多发展方向(子公司)的其中一个。

格力的转向也许在2004年就被写进了命运。在此前一年,格力集团生产总值达到151亿元,占珠海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然而次年,格力先后五名高管被捕入狱,震动社会。

“作为珠海的明星企业,格力与珠海市领导的关系很深,利益瓜葛复杂。”人民网在2004年的一篇报道中,记录了一名知情人士的说法。格力初任董事长冼文,后在1993-1994年出任珠海副市长,其部下苏结宏接任格力集团总裁,也在当年被捕。

同时,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的摩擦也开始浮出水面。2003年,格力集团下属最大子公司格力电器就因“格力”商标使用问题发生摩擦,而在2004年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不止一次表示过,希望分散股权,而不希望国有股一股独大。

随后,格力集团对格力电器的持股就一降再降,从2004年的50.3%降至今年的15%。而即使是这15%,格力集团也意向将这部分股份转让。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说格力电器代表了珠海地方经济发展的“过去”,那么现在在新领域的广泛布局则意味着珠海市国资委在寻找下一个“格力电器”。

格力集团进入今年以来,先是在8月举牌增持欧比特5%的股份,在11月中旬又连续增持至7.52%,在本次转让后将获得欧比特控制权。而欧比特是典型的新一代技术代表,核心技术是宇航芯片及卫星的制造和运营。

本月初,格力集团全资投资子公司格力金投现身华大北斗A轮融资名单,华大北斗主要业务是导航定位芯片、算法及产品的自主设计、研发、销售等。此前,格力金投及其一致行动人珠海保税区金诺信贸易有限公司合计持有上市公司长园集团的股权比例已达10%,这一集团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相关材料、智能工厂设备、智能电网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服务。

这样来看,似乎格力集团和珠海国资的下一个“格力电器”已经找到。在珠海市建市40周年之际,这艘改革开放巨轮正在缓缓转头。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