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市场监管总局、央行于10月25日对外发布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认证目录》)、《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以下简称《认证规则》)的公告,公布了11款首批被纳入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和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的基本认证模式。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是一次全面规范,对把好安全和合规会有进一步提升,对持牌金融机构预留充足创新发展空间。
首批被纳入《认证目录》的产品有11类,包括客户端软件、安全芯片、安全载体、嵌入式应用软件、银行自动柜员机终端(ATM)、支付销售点终端(POS)、终端移动可信执行环境(TEE)、可信应用程序(TA)、条码支付受理终端(含显码设备、扫码设备)、声纹识别系统以及云计算平台等。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11类产品大部分与支付行业相关,例如,客户端软件类别中,就包括支持支付业务(含处理订单)的移动终端客户端软件,包括移动终端客户端程序、支付控件、软件开发工具包(SDK)等。嵌入式应用软件中,支持移动支付业务开展的,运行于安全单元(SE)内嵌入式系统软件之上的嵌入式应用软件也“榜上有名”。
此外,具有条码展示或识读等功能,参与条码支付的商户端专用机具,即具有条码展示功能的显码设备、识读条码并且向后台系统发起支付指令的扫码设备(收银机、POS 终端、自助终端)等也囊括其中。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