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终于不出外业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面启动

县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大概100万元市场,内业为主,外业占比很小。

        7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从今年起,我国将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地信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测绘市场或将受影响而收缩。

        近日,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五部门联合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通知。同步印发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案》明确,从2019年起,利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从我们这边的试点情况来看,全国范围内推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对地信企业来说的确是个很好的机会。”福建自然资源系统内部人士陈亮(化名)向泰伯网透露。

        陈亮以福建试点为例分析,每个县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大概有100万元投入。他表示,项目投入要根据当地地信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来定,与确权登记面积相关性不大,地信技术水平越高,人工成本也相应越高。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可能一个县的确权登记工作二三十万也能做。

        根据《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案》,本次确权登记主要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其他自然保护地,江河湖泊等水流自然资源,湿地、草原自然资源,海域、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森林自然资源等确权登记工作,以及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化建设工作等八大任务。

        对此,有业内人士以“一统江山,多证合一”来形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他表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主要是自然资源数据的统一整合,“以前主要是规划数据的‘多规合一’统筹,目前是登记数据的‘多证合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利于自然资源有效管理。”

        据了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自2016年底开始实施。根据自然资源部官方网站介绍,截止2018年10月底,全国12个省份、32个试点区域共划定自然资源登记单元1191个,确权登记总面积186727平方公里,并重点探索了国家公园、湿地、水流、探明储量矿产资源等确权登记试点,对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工作做好试点探索工作。

        对于全面铺开推进全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向泰伯网表示,这对地信企业来说不仅是国家级项目推行带来的市场机遇,还有项目推进带动的地信技术发展。“三维实景技术、5G技术都将运用其中。”

        不过,陈亮坦言,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更偏重内业,外业测绘公司的参与份额可能相对较小。“因为确权登记工作对数据的分析、建库处理、数字化转化等要求较高,一般的测量队、测绘院做不来。”

        有来自测绘地信企业的负责人同样表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施之后,对测绘企业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以往重复测绘的可能性会越来越低,相应的,企业的测绘市场也在变小。”

        近日,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负责人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指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明确,自然资源类型边界通过充分利用全国国土调查成果、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等自然资源调查成果获取,避免重复调查产生自然资源类型划分交叉重叠。

        此外,陈亮表示,因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更侧重地信领域,业内企业也存在被BAT巨头抢占市场的压力。“虽然地信企业对自然资源管理的业务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但是目前来看,BAT巨头在作业技术上并不逊色,如果他们能招揽到专业人才,在确权登记项目招投标中可能会给业内企业带来很大冲击。”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