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更关键的是,地类调查图斑成果数据验收是地方国土局说了算,如实按照客观实际调查数据上报估计比较难,除非对历史遗留数据及土地审批存在的问题免责。”
去年年末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新实施方案发布后,泰伯网曾发表题为《三调有时尽,转型需趁早》的文章。针对新方案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实地现状为准”的要求,有读者在评论中做出上述质疑。
近日,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传出好消息:对于国土资源历史遗留问题,自然资源部将着手协调解决。
2月末,国务院国土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方案》明确,由国家统一组织,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成果核查规范和标准,对各省(区、市)提交的国土调查成果进行内业全面核查和外业重点核查,保证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可靠。
“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再次被重申,质疑声又起。
在泰伯网以往有关国土三调的采访中,常能听到各种抱怨声音:“三调就是一个大坑”“三调拖欠项目款,会拖垮一批地理信息中小企业”“标段分成十几段,坑死分包商”……但是,抱怨之余,大家又不得不承认,国土三调项目在大数据时代顺利开展的重大意义。
而承认其意义的前提条件,自然是国土三调的调查成果真实可靠,数据可以为后期国土空间规划所用。
泰伯网调查发现,大家之所以对“据实上报”反应敏感、表示质疑,主要是因为大家认为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及不被国土资源的历史遗留问题拖累,数据仍会存在修改的可能。
这种质疑在以往的二调时已经得到印证,并被诟病多年。不过,这与其说是质疑,倒不如说是担心,大家担心国土三调的成果无法真实反应国土现状,不真实的数据又难以支撑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有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泰伯网采访时指出:“二调的作用和意义是重大的,大家有目共睹,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干预,给后期土地管理带来很大的干扰和困难。国土三调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实地现状为准,是一项对以往数据查缺补漏、勘误纠偏的重大举措,可让土地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合理、合规、合法。”
机构重组后,自然资源部对“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可靠”这件事格外重视。
从2018年12月修改印发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到今年2月末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再到3月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质量管理保证调查数据真实性的通知》,以及涉及“国土三调”工作推进的大小会议,不管是文件中写到的还是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讲话提及的,“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确保调查数据真实性”都是高频出现的语句。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更是指出“国土三调”是国家信用,“实事求是”是生命线。对于大家担心的“据实上报”之后的担责问题,本次会议传来利好消息。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