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陈述彭院士:先生之风 高山仰止

  【3sNews专稿】被誉为中国地理学界“三剑客”之一、中国GIS与遥感事业创始人与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IGB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国-巴西资源卫星应用分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陈述彭先生于2008年11月25日20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进入悼念陈述彭院士专题<<<<<

泰伯网

陈述彭院士

  从1950年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地图研究室开始,陈老先生穷数十载之力,为天、地、人之间搭建了一座新的研究平台,开拓了我国现代地图学和地球信息科学领域,并在地学分析、野外科学考察、地学信息图谱、地球系统科学与空间信息科学对接研究等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他的贡献,举世知名。

  1920年2月14日,陈先生出生于江西萍乡市湘东区白竺乡陇上。1938年考取了浙江大学,于四年后留校任教,起初他的研究集中在地形勘察与自然地理学。1950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图研究室并担任主任,随后开始进行景观地图研究和国家地图集的设计。六十年代,陈先生毅然策划“制图自动化”的研制规划,自主开发,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七十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陈先生的研究兴趣转向遥感技术,利用电脑制图的准确性和加快速度,解决对地球表层进行检测和动态制图的数据源问题,前后组织三次重要的遥感试验,誉为中国遥感学史上的三大“战役”,为今后遥感信息的传输机理和成像规律方面的发展,奠下成功的基石。1983年,陈先生高瞻远瞩,为我国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并大力推动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在制订国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过程中,同时还一方面进行国际交流,一方面栽培年轻的研究学者。九十年代。他发表一系列的重要论着,对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遥感技术,和实际应用,都提出有系统的深入分析,成为中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倡导者。他主张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侧重信息流及其对系统内外循环中物质流、能量流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通讯互联网络,以及地面(海面)观测台站等现代对地观测与信息传输工具,探讨全球变化、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建立时空模型,重建过去,虚拟未来。他的研究超越时空的限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我们居住的星球,为一切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作出及时的预报,还使得地球上人类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得以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

  陈先生也是着名的地理学家。他提出的《桂林七星岩喀斯特溶洞地貌图》、《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徐霞客游记>在怒江、腾冲地区的实地验证》等论文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1954年,他和周廷儒、施雅风教授对七星岩的测绘,被誉为我国用立体地图方法考察洞穴学的创举。20世纪50年代,他曾手执罗盘、榔头和地图,考察了中华大地的南北西东,撰写出《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中国气候地貌标志》、《中国的地表侵蚀与堆积》等大量地理学论着,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

  陈先生又是一位地图学家。从理论到实践,他对地图学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主编的《中国地势图》、《中国自然区划图》等在领导部门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综合景观制图”、“制图区域概括指标和系列成图方法”,是对地图学的重要发展。国家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集》,他担任学术秘书;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他任编辑室主任。他提出的“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集》的初步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总设计书”,集中反映了我国地理学、地质学和地图学的最新成就,被肯定为是“一项重大而有远见的学术成果”,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在地图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以地理学的规律为原则指导地图的编绘,又以地图为依据研究地理学的规律,他在地理学与地图学的结合上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经验。他的成功实践,推动了我国整个地图学的进步,他对我国地图学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

  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陈先获奖无数。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十余项之外,还包括美国地理学会第四界奥·米纳地图科学金奖(1998),陈嘉庚地球学科学奖(2000),亚洲遥感贡献特别奖(2001),国际岩溶学会贡献奖(2001),和国际地图学协会最高荣誉奖(2001)等等。虽然八八高龄,但是陈教授对学术的关怀,锲而不舍,直到弥留之际仍在深思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的发展。

  “石坚是母亲呼唤我的乳名。今天,我再次隆重地启用它作为这部文集的书名,为的是让祖国、母亲再次听到儿子的心声……石子随着小溪、大河的冲刷和搬运,只要它是坚实的,它就会无处不有,随遇而安的......我也时刻记着母亲的祝福,任凭风吹浪打,惊涛骇浪......但是决不粉碎自己的良心,即使折磨得遍体擦痕,却无损于晶莹的光泽….. 石子毕竟还是普通的石子,任何雕琢粉饰,都不会改变它的内在本质--来自祖国文化和母亲心灵的烙印。” 这段话是在陈述彭院在《石坚文存》一书 “自序”中的原文。其赤子之心,光照千秋。

  陈老先生的一生,无愧于一代大师风范!他孜孜不倦,敢为天下先。他着作等身,桃李天下。他的成就与学术情操,高山景行,教人仰止行止。云山苍苍,江山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他的离开,将是我们无法弥补的遗憾和难以估量的损失。我们深切缅怀陈述彭老先生,他将永远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旗帜。祝陈老先生,一路走好。。。。。。

  3sNews视讯传媒
  2008年11月26日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