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靖一
7月,中德双方在农业、教育、卫生、化工、通信、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签署了20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总金额近300亿美元。在这份大单中,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是中德双方在汽车领域的经贸合作。
截至目前,双方已促成包括宝马与百度、蔚来与博世、戴姆勒和清华大学、宁德时代与德国图林根州政府、华晨集团与宝马集团、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大众中国、江淮汽车和西雅特等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并签约。
此次中德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大部分都与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有关。而在这之中,宝马集团一家就与百度、宁德时代、华晨集团和长城集团签署了各项合作协议。宝马如此侧重在华的业务和战略布局,或许昭示着宝马全球战略的变化。
自动驾驶
联手百度,合力推动自驾生态系统建设
7月10日,百度与宝马集团宣布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内容,宝马集团将作为理事会成员加入阿波罗(Apollo)开放平台。至此,Apollo生态已联合了118家来自汽车和技术领域的全球合作伙伴。此次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也是宝马集团和百度近期在网联车领域合作之后的再次携手,标志着百度与宝马集团在推动自动驾驶生态系统建设领域的合作进展到更深的层面。
同为德系车企,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在去年7月成为Apollo生态的初始合作伙伴。
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傅乐希(Klaus Fröhlich)表示:“汽车行业与科技行业之间的强强联手,是成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全球技术标准的统一,以解决目前关于发展进度和监管框架的地区性差异。随着宝马集团和百度的合作,我们能够加速落实用户具体需求和技术方案之间的对接,尽快把我们对于自动驾驶的愿景带给中国消费者。”
今年5月,宝马在上海成为首个拿到国内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国际厂商。在自动驾驶领域,宝马已经有超过十年的经验和基础。也是最早在我国进行自动驾驶研发的外国厂商之一,14年开始在国内进行自驾技术的开发,15年宝马与百度以BMW3系GT为基础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城市和高速混合道路上进行了成功测试。截至今年6月,宝马在我国完成了200000km的模拟道路测试和近30000km的实际道路测试。宝马计划在2021年将L3自动驾驶技术运用于量产车型iNext上。
事实上,在6月的CES Asia大会上,宝马与百度就车联网曾签署协议,双方将围绕车家互联展开合作。而此番宝马正式加入Apollo理事会,对于百度来说,无疑进一步加深了Apollo平台的影响力,宝马的自动驾驶在产品落地方面也有了软件上的保障,对于整个自动驾驶出行领域的生态建设也能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
联手宁德时代,抢占新能源核心资源
除去与百度的合作,宝马集团这次还与我国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德时代”)确立了价值40亿欧元的电芯采购意向,包括在德国的15亿欧元和在我国的25亿欧元。宁德时代将投资2.4亿欧元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该厂建成后,将成为德国最大的电芯生产厂,宝马集团也将成为该工厂的首家客户。
据悉,从2019年开始,宁德时代将为宝马集团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的MINI电动车供应电芯,初期供货将来自我国国内。从2020年开始,宁德时代将为宝马集团在我国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BMW iX3电动汽车供应电芯,这款新车将不仅在我国销售,也会销往其他国家。
宝马集团董事杜兹曼表示:“宝马集团的未来是电动化,从电池电芯生产到整车生产建立完整的电动出行价值链,对于扩大宝马集团在电动出行领域的地位至关重要。”
双方这次40亿的订单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反应,从7月10日双方签订协议至今,宁德时代的股价上涨了14.49%,市值已经超过1800亿。而在合作落地方面,则有了新的进展,7月17日,宁德时代公告称与华晨宝马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三项:第一,华晨宝马向宁德时代购买电池产能建设项目,项目金额为人民币8.15亿元。第二,华晨宝马将向宁德时代长期采购指定型号的动力电池产品,并为此向宁德时代支付人民币28.525亿元的初始预付款。第三,宁德时代表示,“在后续实施境内或境外股权融资时”,比如公司实施A股非公开或者H股IPO,“华晨宝马有权对公司进行股权投资,该项投资上限金额为人民币28.525亿元。”
宁德时代在去年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事实上,宁德时代最初进入动力电池领域就与宝马的合作有直接关系,双方的合作始于2012年,华晨宝马的首款高端纯电动车“之诺1E”的动力电池系统就由宁德时代和宝马共同开发。对于将电动化看作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宝马,提前抢占优质汽车电池供应资源也颇为关键。
制造能力
深化与华晨合作,加速推进制造业升级
华晨与宝马签署长期发展框架协议,华晨宝马将继续扩大投资和生产,促进德国工业4.0与我国制造业升级融合发展,并启动中德双方在第三方市场的开发与合作;同时,到2020年将BMW品牌核心产品系列的首款纯电动汽车BMW iX3引入沈阳国产,并面向全球市场出口。
而有关华晨集团与宝马集团的合作,李克强总理曾在记者会上提到:“宝马与华晨今天签署的合资建厂项目,德方在其中将持有超过50%的股份,且双方还在谈,德方有可能超过75%的持股比例。”
从上述发言,再结合6月28日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中取消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有关规定来看,我国政府对于汽车行业的开放态度十分明确,只不过75%这个数字还未得到最终确认,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也对宝马控股提至75%予以了否认。
根据《负面清单》取消股比限制的规划时间和此前发改委“根据对外开放路线图时间表,逐步加大开放力度,给予相关行业一定过渡期,增强开放的可预期性”的发言来看,现在就判定75%的持股比例仍然过早,不过根据两国领导人在对话中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宝马或将成为首个在华提高合资股比的外资企业。
销售渠道
联手长城,借其渠道拓展新能源汽车销售
此外,宝马与长城汽车也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新公司命名为光束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注册资金17亿人民币,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投资总额达51亿元人民币,规划了标准年产能16万辆的国际先进整车工厂。这是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新公司除了生产MINI电动车之外,还将为长城生产电动车产品。
长城董事长魏建军提到,长城宝马合资公司是国家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政策取消后的首个整车合资项目,也是唯一的民营车企对外合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被取消后,宝马在合资公司上并没有寻求更高的控股比例,依旧是和长城平分股份。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华晨,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技术方面较为成熟,牵手长城,宝马可以借助长城较强的渠道体系,更有效拓展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对于长城来说,可以积累更多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对于长城自身的品牌溢价也有益处。
巨头进场,清场时刻临近?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也是在政府层面上最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国,在自动驾驶、智能互联技术等领域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在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中,政策以及各方资源协调共享等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负面清单》的出台更是给外资打了一剂强心针。
负责企业财务同时管理中国相关业务的宝马集团董事彼得博士在媒体沟通会上强调:“从集团战略层面来讲,中国市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投资市场。在接下来几年用于未来出行研发的70亿欧元中,越来越大的比重将倾斜到中国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下,宝马当然乐于来我国建厂,成立合资公司。这与它未来的电动化汽车和智能驾驶目标不谋而合。不过,从宝马自身来看,侧重我国市场、加快在我国的产业布局同宝马目前面临的压力也不无关系。
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在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德系车企在北美和亚洲的业务。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数据显示,去年,德国车企在美国生产车型的约1/5销往了我国。
根据外媒报道,截止到目前,宝马已为其美国生产基地投资了近90亿美元的费用。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以美元价值估算,宝马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商。宝马集团全球官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全球累计销量124.25万辆,在中国市场上半年累计29.98万辆,占据全球销量的近1/4。
如果中美在汽车关税问题上不能协商成功的话,必定会让宝马的在华业务大受影响,这显然不是宝马愿意看到的。而在我国建立纯电动车厂,在不受关税影响的条件下,宝马可以说提前抢占了国内一部分高端电动车市场。
对于我国的汽车企业来说,新能源、智能化是难得的新机遇,而外资控股比例限制的即将取消对他们来说又是不小的挑战。三五年之后,我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必将会发生大的变化,如何通过此次中德双方的合作,拓展视野、提升自己的制造能力和国际化运营能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抗衡各国汽车企业,真正做到中国汽车的强大,始终是本土车企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或者说对于传统车厂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