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图商在PND导航产业链中议价能力较低,应加强品牌宣传及市场分

  事件背景
 
  据易观国际近期发布的《中国PND导航和位置服务市场专题报告2008》显示,目前中国PND(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s便携式自动导航系统,以下简称PND)导航市场正处于预期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安装正版导航地图的PND销量达到82.5万。
 
  易观分析

泰伯网

 
  易观研究发现,经过三年的市场酝酿,中国PND导航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国内PND市场产业链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1、技术环节较多,产业链结点复杂。
  PND产业链在涉及软硬件诸多环节,硬件系列的重要环节包括:芯片商、方案商、PND品牌商等,软件系列的重要环节则包括:地图数据提供商、引擎提供商、OS提供商等。产业链环节职能扩大化也是产业链的一个特点,比如大部分地图数据提供商也提供导航引擎,如高德、凯立德、灵图等。
 
  2、PND品牌商对产业链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度。
  由于整体市场环境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重视,使得原本由于严格政策监管而属于稀缺资源的地图数据的持有者并不具备很强的议价能力,对导航服务质量起关键性作用的地图数据及引擎的分额仅占7%及3%。而PND品牌商由于处于产业链下游,与最终用户距离更近,因而在产业链中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3、产业链上游,特别是地图数据提供商环节,分工不够细致。
  国内的导航地图制作仍然处于比较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分工,比如将基础地理信息、POI信息、交通信息进行区分,由不同机构各自采集。由于市场分工不够细致,一定程度影响了地图数据质量的提高,并且影响整体市场效率的提高。
 
  总体看来,地图数据尽管对导航服务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用户对导航地图品牌认知不高,加之地图盗版现象严重,地图数据提供商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不强,分得的利润也相对较低。而地图采集、维护的巨大成本与低议价能力之间的反差,将可能造成图商自行维护数据的积极性降低。
 
  易观建议
 
  易观国际认为地图数据提供商,需重视以下几点:
 
  1、加强自身品牌宣传,提高最终用户对地图品牌的认知。地图厂商应当加强面向消费者的品牌宣传,使得自身品牌能够成为PND设备的有效附加值,以提高自身议价能力。
 
  2、精细化分工合作。产业形成之初,地图数据采集、制作环节没有过多分工,导航电子地图厂商更多的精力用于建设较为基础的地图数据。随着产业进一步成熟,地图数据需求将更为精细,也对产业参与者提出了分工要求,以适应各细分领域的地图数据完善。
  研究说明:
  易观国际提供的产业分析,主要是在产业宏观数据、最终用户季度调研数据、厂商历史数据以及厂商季度业务监测信息等基础上,运用易观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以及厂商研究方法得出的,主要反映了市场现状、趋势、拐点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易观国际相信通过上述产业研究方法得出的数据在行业公认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可以准确反映行业走势与变化规律。
  通过专业研究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旨在供决策参考。厂商的实际数据请查询厂商发布的财务报告。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