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在纽约的日出之后,人们排队走向码头,登上一艘特制的白色轮船,轮船随后驶向位于远海的火箭发射台。发射台上,一艘巨型火箭正在静静等待乘客,待乘客登上飞船之后,火箭发射进入大气层,在约39分钟后,它横跨半个地球来到了上海,完成了一次载人交通运输。
泰伯网讯 据外媒报道,近日,SpaceX总裁兼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国际宇航大会(IAC)上,发表了主题为“Making Life Multiplanetary”(成为星际物种)的演讲,详细介绍了他的火星移民计划,并公布了火箭BFR的技术细节。另外,还提出了疯狂的设想,要将火箭用于地球日常交通运输。如果这一设想实现,那么未来从纽约到上海将仅需要39分钟,根本上颠覆人类远距离的出行方式。
火箭用于日常交通,地球任意两点旅行时间将不超过1小时
不按常理出牌的马斯克认为,既然人类可以进行星际旅行,那么为什么不把它也用于地球交通呢?如果BFR的技术成熟,人们利用该技术在1个小时内到达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但该计划的具体时间表尚未公布。
届时,从纽约到上海,只需要39分钟,从香港到新加坡22分钟,洛杉矶到多伦多24分钟,从曼谷到迪拜27分钟,从东京到新加坡28分钟,伦敦到迪拜29分钟,纽约到巴黎30分钟,洛杉矶到上海36分钟。
乘客准备登船
登船指示牌
轮船驶向远海火箭发射平台
海上发射平台
火箭在海上平台起飞
火箭将从远离城市的水上平台发射,将乘客运送到几乎不受空气或风阻力的高度,这将显著提高速度潜力和燃料使用效率。另外,火箭将产生5400吨的推力,最高时速可达2.7万公里。
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旅客将会体验2到3倍的重力,像是在游乐园乘坐相对温和的项目,随后在着陆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乘客将体验平顺而安静的零重力环境。相信如同坐飞机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这种运输方式。
据介绍,火箭头部人类活动空间825平米,包含40个独立仓位和公共区域,可运载上百人,而座位票价与现在的全价经济舱相同。
火箭内部布局图
更新版的“火星移民计划”更具可实施性
在去年的国际宇航大会上,马斯克大胆的提出了“火星移民计划”,一年后的今天,马斯克对这个计划进行了调整,也将经费和商业化算入其中,整个计划变得更贴合实际。
火星表面的宇宙飞船
首先,马斯克缩小了用于星际运输的火箭BFR (Big Fucking Rocket)的尺寸。之前,火箭直径12米、能容100人、有 40 台引擎。修改后,火箭直径9米、高度106米、有31台引擎。
BFR火箭尺寸
其次,马斯克调整了一步登上火星的计划,即在飞往火星前,先在月球设立基地,然后最先实现往返月球的目标。
火箭往返地球和月球路线图
月球轨道基地
火箭向火星运载货物和人员计划图
火星上的城市规划图
另外,马斯克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始制造BFR火箭,预计2022年至少两次载货登陆火星,2024年前实现货运和载人登陆,2艘载人飞船将第一批人送上火星,2艘货船负责运送补给品,之后逐步建立火星殖民地。这一时间计划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预计的首个火星载人任务足足快了10年。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