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导航仪从2007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开始了迅猛的发展,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加入,竞争也日益激烈。电子地图作为GPS的核心内容更是难以逃脱市场的洗礼,GPS电子地图商之间的竞争随之进入白热化。
2007年4月起,北京四维图新导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长地万方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凯立德计算机系统技术等企业先后爆出导航电子地图著作权纠纷。这几家企业均在GPS导航软件行业处于领头羊的地位,使得国内刚刚起步的GPS产业内部却已面临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困扰。随后与之相关的合作商也纷纷涉猎,在汽车导航行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许多媒体在分析这个有着“中国导航电子地图第一案”之称的事件时,多把它归纳为盗版电子地图所引起的行业纷争,认为是行业缺乏规范导致的混乱情况,可以通过相应的法规来规范和解决。笔者认为这次案件的意义或许更长远,它也许是一个行业新的发展阶段开始的一个标志,是国内电子地图行业从多家走向寡头垄断的一个具体体现,甚至至此之后,这个行业逐渐走向垄断集中的趋势将日趋明显。
我们可以从日本及欧美的GPS产业发展历程中的共性,归纳出国内GPS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日本以及欧美导航市场之前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导航电子地图行业由开始时的13家企业演变成由两家企业垄断,其中,Zenrin公司占有65%至70%的市场份额,IPC公司占有26%的市场份额。欧美导航电子地图市场也由两家公司垄断,其中,美国Navteq公司占有北美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市场的95%和欧盟前装市场的85%,另一家是荷兰的TeleAtlas公司,占有欧盟后装市场和手持导航地图市场50%的份额。欧美市场上,虽然去年手持导航仪已经连销出2500万台,可是前三个品牌占了80%。在国外市场虽然有几百家企业在从事电子地图的测绘和生产,但能够为高端客户包括汽车厂商、手机厂家、互联网等提供服务的地图供应商,在欧美市场只有2家,在日本市场只有3家,导航电子地图全球95%的市场份额都被这5家厂商垄断。
由此可以推测国内导航行业未来一定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行业。另外,电子地图在整个产业链中占的利润份额大概在10%~15%,软件所占份额15%左右,剩下的利润扣除运营环节,基本都是硬件生产商。所以地图厂商“洗牌”是必然发生的。
相比欧美日本情况来看,一个成熟的导航市场需要5-6年的时间。目前导航电子地图市场还需要通过竞争,进一步形成市场集中的局面。
现阶段中国地图数据的垄断性和缺乏标准,使得电子地图进入数据为王的竞争时代。谁拥有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谁的价值越大。如果真如此,谁会成为中国导航电子地图市场份额的垄断霸主?是四维图新,高德,灵图等11家资质企业之一,还是新生军中产生的黑马?我们拭目以待。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