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卫星遥感技术为救灾前线源源不断提供空间辅助决策信息

  国家减灾中心自12日启动“减灾宪章”机制并向国内相关机构发出卫星数据需求以来,截至目前,已经获取了来自国内外15颗遥感卫星的191幅遥感影像(161幅存档数据,30幅为编程数据)。

  其中通过“减灾宪章”机制获取的卫星数据有21幅(10幅存档数据,11幅为编程数据),国外数据提供方包括日本航天局、意大利航天局、美国地质调查局、德国航天局、法国航天局、印度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尼日利亚国家空间研究开发中心、以色列航天局等9个国家的空间机构。通过国内相关机构和数据代理商提供的数据有170幅(151幅存档数据,19幅为编程数据),包括我国“北京一号”、“资源卫星”、台湾“福卫二号”卫星都在第一时间内提供了最新的观测数据。

  目前,国家减灾中心围绕这些卫星数据开展了全面的数据处理、信息分析工作,针对居民地、公路、桥梁、水库大坝等受损情况进行了目标识别、灾情评估工作,目前已制作各类遥感灾害监测、评估产品20多期,覆盖范围包括都江堰、汶川、理县、茂县等重灾区以及周边的几十个乡镇。

  同时,根据需要将相关数据及产品及时向减灾委成员单位及相关涉灾部门(水利部等)进行了分发。

  预计,国内外后续将有更多的卫星数据资源提供,这些宝贵的空间信息资源将为救灾工作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