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黑龙江测绘局:不断书写测绘事业发展新篇章

测绘事业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伴随着共和国坚实的前进步伐,黑龙江测绘局走过了不平凡的50年。从哈尔滨市南郊一片农田中开始的艰苦创业,到松花江北岸400亩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兴建,从三江平原到沿海开放城市,从西部荒漠高原到南极大陆之巅,黑龙江测绘工作者创造光辉业绩。

泰伯网

  经天纬地,沧海桑田。测绘事业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伴随着共和国坚实的前进步伐,黑龙江测绘局走过了不平凡的50年。从哈尔滨市南郊一片农田中开始的艰苦创业,到松花江北岸400亩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兴建,从三江平原到沿海开放城市,从西部荒漠高原到南极大陆之巅,黑龙江测绘工作者栉风沐雨,爬冰卧雪,顽强拼搏,无怨无悔,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这是一段浓缩几代测绘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奋斗史,这是一段见证传统测绘向数字化、信息化迈进的发展史,这更是一段测绘英才辈出、测绘精神薪火相传的文明史。

  善打硬仗的国家测绘生力军

  1958年国家测绘总局第二分局(黑龙江测绘局的前身)成立后,根据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率领麾下(包括陕西、辽宁、吉林、天津、河南、河北、内蒙古、湖南等8个省市)的13支测绘队伍,转战东北黑土地、内蒙古大草原,继而挺进中原腹地,爬冰卧雪,餐风饮露,投身于国家测绘基准设施建设和国家第一代基本地图测绘工作。先后开展了中东部地区国家天文大地网、精密水准网布测工作,完成了东北内蒙古地区一等三角锁平差,开展了中东部地区1:10万、1:5万、1:2.5万、1:1万比例尺地形图和省域地图、县(市)行政区划图等测绘工作。组建地震测量队,利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开展了京津地区地震监测与预报工作,为奠定新中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基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973年黑龙江省测绘局恢复重建后,根据国家测绘局直属局的职能定位,开展了国家大地控制网改造和加密,已有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更新、测制,省和地(市)、县行政区划图编制等国家测绘基准设施的改造和国家基本地图更新工作。先后参与完成了全国一、二等天文点复测工作,中东部大地控制空白区的一、二等导线网和三角网补测,一、二等水准网布测和复测工作、唐山大地震后的京津唐张精密水准大会战、中东部地区1:5万比例尺地形图更新、黑龙江省第一代1:1万、1:5000比例尺地形图和影像图测制,全国第二代1:100万至1:5万比例尺地形图编制工作等,为医治文革期间的经济创伤发挥了有力的测绘保障。

  上世纪90年代后,黑龙江测绘局建成了国家级数字化测绘生产示范基地,基于3S技术,开展了数字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全面实现了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家高精度GPS网建设、国家一等水准复测、国省道车载GPS数据采集与建库、国土面积量算、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25万数据库建设工程、地矿石油天然气重点勘探开发区1:5万DOM/DEM外业测绘、七大江河流域重点防洪区1:1万DEM、DOM、DLG、DRG数字产品生产、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工程等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目,在数字测绘产品生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完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迈入新世纪,黑龙江测绘局致力于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服务于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构建,努力提升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先后组织完成了全国1:5万地名数据采集与数据库建设工程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城市数据库建设工程,参与了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等国家重点和专项测绘工程,开展了数字龙江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字齐齐哈尔、数字佳木斯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先后6次17人远征南极,为极地科学考察提供测绘保障。参加了南极国际GPS联测,长城站、中山站科学考察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与影像图测制工作,并在黑龙江测绘局50年华诞之际,成功导航带领内陆冰盖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为我国建立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提供了重要的测绘保障。

  步入法制化轨道的测绘行业管理

  上世纪6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陆续颁布了地图、测量标志及测绘管理等政府规章。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测绘法制建设进入崭新的阶段。1987年11月,省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省测绘管理规定》,在此基础上,1994年2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出台《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确立了其在全省测绘法规体系中的核心地位。2004年,《黑龙江省实施〈测绘法〉办法》进行了适时修订,法规名称改为《黑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在强化管理体制、加强测绘统一监管、严格测绘市场准入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4部测绘政府规章,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大兴安岭等地市级政府颁布了本地区的测绘管理规定,黑龙江测绘局制定了各类规范性文件20余部。以《黑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为核心、地方性政府规章配套实施、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测绘法规体系已然形成。

  健全的测绘法规体系为全省测绘管理和测绘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有力保障。 当前,全省测绘事业快步发展,测绘统一监管职责逐步落实,测绘资质准入实现统一管理,测绘市场进一步规范有序,测绘成果应用日益广泛。测绘行业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全省测绘单位发展到484家,测绘单位整体能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测绘工作进入法制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科技创新助推龙江测绘大发展

  黑龙江测绘局始终坚持“科技兴测”和“人才强测”战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成果应用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全国测绘行业的前列,有力地推动了黑龙江测绘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从建局初期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现已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科技创新技术平台,建成了黑龙江省测绘科学研究所、国家测绘局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东北研究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863、973科技成果转化测试基地等12个专门的测绘科技研发机构,以及《地理信息世界》和《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两个测绘科技学术交流平台,搭建起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制度逐步完善、基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现已制定《黑龙江测绘局测绘科技项目管理办法》《黑龙江省测绘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黑龙江省优秀测绘工程奖评选办法》等,局测绘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涵盖测绘生产工艺的改进、应用服务技术的推广和软科学研究等领域。

  50年来,全局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00余项,投入达6000余万元。“十五”期间,黑龙江测绘局完成各类科技项目127项,其中,独立或合作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2项,科技部松花江水污染应急科技专项、省科技攻关计划和发展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国家测绘局课题6项,重点实验室协作项目4项。有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发明专利3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起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在职攻读学位、出国短训、岗位培训等方式,不断优化科技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初步形成了一支金字塔式的梯次结构人才队伍。

  测绘服务展示成果应用大舞台

  世界有多大,舞台有多宽广。黑龙江测绘局积极开展测绘成果推广和应用工作,在经济规划、防灾减灾、新农村建设、土地详查、水资源利用、电力通讯、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测绘保障服务作用。

  1987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黑龙江测绘局及时为前线灭火指挥部门提供了1:10万和1:20万比例尺地形图3640幅,确保了救火战斗的顺利进行。1998年黑龙江省发生了特大水灾,为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水利厅等部门提供1:1万、1:10万等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共计26288幅,为减灾、防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年发生了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黑龙江测绘局快速为政府部门建立了基于GIS的松花江(含嫩江)水污染决策支持管理平台,对污染物持续影响的社会经济损失综合分析评估,实现了松花江流域环境信息的可视化监测。在灾害面前,测绘的重要性得到了省政府的认可和嘉奖。

  黑龙江测绘局以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战略部署为己任,利用基础测绘成果和土地利用遥感调查成果,为五常市等地区制作了遥感影像挂图和农村资源专题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制作了哈大齐工业走廊总体规划图和东北三省区域系列挂图,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制作1万余幅1:1万工作底图,为黑龙江省二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哈尔滨市申办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工作中,以矢量数据和影像资料为主线,高程模型为基础,为赛场方圆300多平方千米、高差1000多米的区域,制作了规划和比赛等三维景观虚拟演示系统,得到了世界大冬会考察团的称赞,为哈尔滨赢得2009年大冬会主办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得到了省发改委和科技厅3000万元资金支持。在“分建共享”的理念指导下,整合各行业的专题信息,建立了黑龙江省公路交通、林业、农业等专题示范工程,实现了地理信息快速更新和全方位服务的长效机制,为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网络化服务平台。平台的建设促进黑龙江省基础测绘成果的更新,也为测绘成果的信息化服务奠定了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的形成和建立,是黑龙江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个创新,随着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大城市的推广使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已成为测绘成果深层次应用的一种崭新模式。在扑救2009年黑龙江省伊南河林场发生草甸森林火灾中,依托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利用防火指挥系统和三维演示系统,为省领导决策指挥和火灾现场扑救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和测绘保障。

  多元化对外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

  从单纯的考察访问到实质性的项目合作;从被动接受国外的援助培训转为主动援助培训国外的技术人员;从短期合作到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从单纯的技术交流到国际地理信息服务外包业务的开展,黑龙江测绘局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自2000年以来,先后与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ITC)、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MU)、泰国亚洲理工学院(AIT)、香港理工大学(HKPU)开展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合作,共16人获得国外硕士和博士学位;在ITC和GMU举办了8期高级地理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培训班,89名专业管理人员参加培训;4位访问学者赴美开展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工作;与GMU合作建立“中美联合地理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实验室”。这一系列开拓性的举措,培养了大量地理信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大大提升了全局的科研水平和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服务外包能力,为承接国际数据加工项目提供了人才储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黑龙江测绘局也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工作,为巴基斯坦国家测绘局、德国汉诺威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培养测绘、地理信息专业人才。

  扩大交流规模,树立国际声誉,搭建国际化合作平台。在走出去的同时,还积极将国外的专家学者请进来。通过承办国际会议和参加国际展览提升国际声誉拓展合作领域,2003年承办了数字区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2005年承办了国际东北亚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会议,邀请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荷兰等国家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2006年赴德国参加INTERGEO 2006大地测量仪器与系统贸易展览年会;2007年成功地举办了服务外包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国际高层论坛;作为银牌赞助商参加2008年北京ISPRS展览会。在国际地理信息界的活跃表现,大大提高了黑龙江测绘局的国际知名度,为国际合作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经过10年的努力,黑龙江测绘局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拓展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组织和单位50多家,先后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科学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框架协议;与荷兰ITC签署了地理信息高级课程培训协议书;与荷兰GIM INTERNATIONAL杂志社签署了在宣传、网站建设、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谅解备忘录;与英国LOCAL CHANNEL公司、ESRI公司等达成合作共识;与荷兰地理信息产业园、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签署了三方合作谅解备忘录,实现了国际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地理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

  阔步前进的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

  2003年6月,黑龙江测绘局党组提出建立全国首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的构想,同年7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2004年8月签署27万平方米土地协议,2005年6月破土奠基,2007年春天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在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2007年6月15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签约,共同支持建设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

  产业园成立6年来,始终致力于打造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与应用的平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以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车载GPS监控系统、遨游龙江影像网络浏览发布系统等重大项目。同时,园区凭借专业化的办公空间、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和秀美怡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已吸纳30余家企业入园发展。

  产业园依托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产业环境,积极打造地理信息服务外包品牌,承接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加工、海洋测量及软硬件产品研发与应用等服务外包业务。先后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信息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靠质量和信誉赢得了市场。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被认定为“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三家入园企业被认定为“服务外包企业”,黑龙江测绘局教育中心被认定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享受一系列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优惠政策。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园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服务外包品牌效应,国际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空间数据加工业务快速增长。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已成为黑龙江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示范基地。

  如火如荼的50年,生机盎然的30年,开拓进取的最近10年,黑龙江测绘局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融入了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的伟大时代!技术信息化,服务产业化,发展国际化,锐意创新、勇于进取的龙江测绘人踏上了新的征程,书写新的篇章。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Microdesk成为LandXplorer首个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