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来形容一家加拿大卫星公司,是最恰当不过了。
美国华盛顿时间2月24日,加拿大卫星公司麦克唐纳·迪特维利(MacDonald Dettwiler & Associates,下文简称MDA公司)宣布,将以24亿美元收购美国数字地球公司(DigitalGlobe,下文简称DG公司)。
这将是有史以来在对地观测领域的最大并购交易。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DG公司原本就是全球最大的对地观测公司。按照双方的公告,交易已经获得了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预计在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后,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MDA公司对完成这笔并购,有着十足的信心。它们押了1.5亿美元的赌注,如果收购中止,这1.5亿美元将直接支付给DG公司。
为了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美国公司DigitalGlobe,MDA公司不惜代价要加入美国籍。更让产业震惊的是,它们正在准备一个新的星座计划WorldView Legion,使得对地球表面的高精度重访周期缩短至36分钟。
同病相怜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促成这笔交易,来自加拿大的MDA公司用了足足一年多的时间,来游说美国国防部和其他安全部门,甚至不惜更改自己的国籍。
MDA公司之所以要锲而不舍的追求DG公司,主要原因在于增长乏力,于是瞄准美国市场。从2014年到2016年,MDA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98亿加元、21.17亿加元、20.64亿加元。
换句话说,MDA公司的营业收入始终低迷地徘徊在20亿加元附近。在没有增长动力的前提下,它必须通过并购来扭转颓势。MDA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通讯卫星以及雷达观测卫星,包括卫星制造业务。
DG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从2014年到2016年,DG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55亿美元、7.02亿美元、7.25亿美元。无论DG公司的管理团队多么渴望能够成为10亿美元级别的公司,但是按照现在的增长率,在2020年以前,几乎完全没有希望。
对地观测产业的主要客户,还是政府机构,尤其以安全部门和国土部门为主。例如,DG公司有60%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于美国政府。尽管政府的预算每年也会有增长的可能,但是这种幅度基本上不会太大。
于是,两家增长乏力、同病相怜的公司,手挽手走到了一起。
将要加入美国籍的加拿大公司
但是,且慢。
DG公司提供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是美国安全和情报机构的重要来源,涉及到美国国家安全,岂能够让一家加拿大公司来控制?
于是,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MDA公司就开始了一系列改变国籍的计划。在MDA公司内部,这个计划被起名为“入驻美国计划(U.S. Access Plan)”。
早在2012年,MDA公司就以8.7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一家名叫劳拉空间系统(Space Systems/Lora)的通信卫星公司,并且开始直接或者间接地为美国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更具实质性的变化始于2016年4月,MDA公司任命美国人霍华德·兰斯(Howard Lance)担任CEO。霍华德此前是美国空间巨头哈里斯公司(Harris Corporation)的董事长兼CEO。
也就是说,尽管MDA公司是加拿大公司,但是CEO已经换成了美国人。从这个时候开始,MDA公司的“入驻美国计划”变得越加完善。大体来说,这个计划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计划的目标是扩张MDA在美国政府在太空和空间信息领域的业务,包括民用、军用和情报机构;
第二,重组MDA公司在美国的业务部门,统一到SSL MDA控股公司名下,这点已经完成;
第三,在2019年之前,对拥有DG公司的MDA美国业务进行终极重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公司,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所以,从政治或者国家安全角度来考虑,至少MDA公司在美国的业务,会由一家玩完完全全的美国公司来运作。也只有这样,美国政府才有可能批准MDA公司对DG公司的收购。
微小卫星企业的冲击波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却是另外一个故事。
一方面,DG公司在全球拥有成熟的业务网络,这种网络是MDA公司不具备的。其中,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然,MDA公司的强项在于通信卫星,但是中国的通信卫星市场并没有像欧美市场那样足够的开放,因此MDA公司在中国的知名度极低,远落后于DG公司。
MDA公司在雷达卫星业务领域能力强劲,这恰好也能够与DG公司的光学卫星形成互补。
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这两家公司同时都感受到了新兴微小卫星企业的巨大冲击。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办法,来对抗这种具有颠覆意味的挑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普兰尼特公司(Planet,原名Planet Labs)。
在印度创纪录的一箭104星中,普兰尼特成功地把88颗微纳卫星送上了太空,从而实现了对地球任意表面的每天拍照。尽管空间分辨率还较低,但是时间分辨率已经把DG公司远远甩在了后台。另外,普兰尼特在收购了黑桥公司的快眼卫星和谷歌旗下的特蕾贝拉(Terra Bella,曾用名Skybox)以后,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最具竞争力的对地观测服务供应商之一。
自身业务停滞不前,又要面对来自新兴企业的激烈竞争,DG公司的压力可想而知。
DG公司只负责卫星的运营和数据分析,卫星制造和发射,都外包给其他企业,例如贝尔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分别制造了WorldView-3和WorldView-4。但是普兰尼特公司既制造卫星,同时也负责卫星的运营和数分析,所以在速度和灵活度上,似乎都要高于DG公司。
与MDA公司的合并,将使得DG公司可以更为便捷的利用其卫星制造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普兰尼特正在收购的特蕾贝拉(就是原来被谷歌收购的那个Skybox),18颗Skysat卫星就是由MDA旗下的美国SSL公司制造的(目前已经发射了7颗)。这相当于,MDA公司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批量生产微小卫星的能力,而DG公司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
此前,DG公司已经在2016年2月宣布与沙特阿拉伯的Taqnia Space公司和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KACST)成立合资公司,建造至少6颗小型的光学成像卫星(现在起名为Scout星座),作为现有高分辨率卫星的补充。这些卫星预计在2018年和2019年发射,具备80厘米分辨率的成像能力,而卫星运行将利用DG公司现有的地面基础设施。
但是这远远不够。
重访周期为36分钟的下一代高分辨率星座
在公布与MDA公司并购交易的当天,DG公司的CEO杰弗里·塔尔(Jeffrey Tarr)公布了一个即将在对地观测圈轰动的消息:交易双方已经拟定了下一代星座计划,起名叫WorldView Legion,将于2020年起发射。
DG公司透露说,这个星座的投资总额不会超过6亿美元。这个成本甚至低于WorldView-1和WorldView-2的投资总和。杰弗里说,投资金额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受益于DG公司与MDA公司的合并。
按照杰弗里的说法,一旦WorldView Legion星座投入运营,再加上与沙特阿拉伯合资的Scout星座,DG公司卫星的时间分辨率将达到36分钟。这就意味着,卫星的重访周期将达到前所未有的36分钟。DG公司在对地观测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许会因此而继续保持。
DG公司是一家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空间信息公司。DG公司拥有WorldView等系列在轨商业卫星,可以为国防部门和其他用户提供卫星影像服务。据其官网介绍,其用户包括有防务公司如哈里斯(Harris Corp.),科技公司如Facebook、Uber,以及政府部门如美国政府等。DG公司还拥有全球影像数据库和其他产品,用于制图、公共安全和石油天然气勘探等。
MDA公司则拥有70多颗卫星,用于提供例如电视、卫星广播和宽带等消费服务。官网介绍它还向世界各地政府提供监控及情报服务。MDA公司总部设于温哥华,在美国、加拿大以及其他地区设有15个分支机构,拥有约5000名员工。
这两家企业都是泰伯智库全球TOP100空间信息企业榜单的入榜企业,其中MDA公司排在第18名,DG公司排在第30名。(文 | 泰伯智库)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