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d Motors将在洛杉矶举行Lucid Air品鉴会。相比此前遮遮掩掩的发布雪地测试视频,此次邀请汽车科技媒体近距离观察实车曝出了Lucid Air包括内饰、自动驾驶系统在内的诸多猛料。
有外媒拍到了关于自动驾驶系统的照片,在汽车的仪表盘清晰的标示着,Lucid Air的自动驾驶系统名字叫做Copilot。相比起特斯拉的Autopilot,这个名字可能更加聪明。一方面,有特斯拉Autopilot在前面铺路,这个名字让消费者顺利成章的想到自动驾驶,另一方面,Copilot直译是“飞机上的副驾驶员”,不会有像Autopilot(飞机上的自动驾驶仪)那样被德国交通部和美国加州车管局勒令改名的困扰。
当然因为还不是最终量产版,所以我们也无法确定Lucid Motors自动驾驶系统的最终名字是否还会生变。
下面来聊一聊Lucid Air的自动驾驶硬件配置,我们之前就曾报道,与特斯拉“分手”后,Mobileye与特斯拉挑战者Lucid Motors达成了合作,具体来说,在下列配置中的3个前置摄像头,就是来自Mobileye的产品。
6个毫米波雷达(2个长距离、4个短距离)
3个前置摄像头(不同视角)
5个环视摄像头
4个激光雷达(2个长距离、2个短距离)
1个车载显示器摄像头
处理器芯片:未知
Lucid Motors宣称该配置可以实现Level 4级别的自动驾驶,拿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硬件解决方案拿出来对比一下:
3个前置摄像头(不同视角 广角、长焦、中等)
2个侧边摄像头(一左一右)
3个后置摄像头
12个超声波传感器
一个前置毫米波雷达(增强版)
处理器芯片:NVIDIA PX2
对比来看,两者发展策略上的最大差异,还是激光雷达。这个差异主要源于特斯拉CEO Elon Musk极度不喜欢激光雷达:“我们不会使用Lidar(即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工作在不可见光频率,Lidar不行,Lidar穿透性不强,无法穿透雨雾,尘埃和雪等毫米波雷达擅长的环境,毫米波雷达的反射效果也好于Lidar。”但很显然,Lucid Motors倒向了大多数。大概是出于竞争考虑,Lucid Motors没有选择Velodyne(被福特投资)的激光雷达,而是选择了来自法国激光雷达生产商Valeo旗下的固态激光雷达,优点是显而易见的——Valeo激光雷达非常隐蔽的融合在车体中,相比Velodyne激光雷达更加美观。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Lucid Motors的软件系统会自研还是寻找合作伙伴,但机器视觉处理系统已经选择了Mobileye,同时在全自动驾驶的商用时间节点上,Lucid Motors高层给出的答案是“量产版Lucid Air交付6个月后。”综合此前他们承诺第一年将达到1万辆/年的产能规模来看,即使汽车售出就开始收集路测数据,他们的全球路测车队也就区区5000辆的样子,这么短的时间,这个目标甚至比特斯拉更加激进。
此外,Lucid Air也有一个大屏——像极了特斯拉Model S,同样有外媒拍到了系统功能的照片。
这张照片显示的功能信息没什么可稀奇的,在许多豪华轿车上都有类似的功能。比如驾驶模式分为运动、舒适和长距离三种模式。以及悬挂高度的调节等等。
但在“高级驾驶菜单”里,我们发现了很多其他车上没有的新功能,比如悬挂模式,考虑到Lucid Air配备的高达1000匹马力的高性能电动机——这个指标远超特斯拉旗舰Model S P100D,这个模式可能是进一步合理配置车身悬挂,以适应极速行驶的要求?
“制动感觉(Brake feeling)”是另一个新奇的功能,这可能暗示着Lucid Air会有调节刹车强度的功能,背后则可能是电力资源回收强度的区别。
最让人兴奋的功能来了——“电力调配(power distribution)”。这个功能允许司机在前驱、后驱和全轮驱动三种模式间切换。这个功能完全改变了汽车的性能表现和驾驶特性。AWD(全轮驱动)将带来最好的驾驶体验和最快的加速表现;RWD(后轮驱动)加速时车身重心向后转移,但操控性能有所提高,提供了更平稳的驾驶;FWD(前轮驱动)则会带来优秀的续驶里程数据,因为Lucid Air搭载了一台400马力的前置电机。这个功能为成熟稳重风的司机、跑车爱好者(无疑更喜欢后轮驱动)和电池焦虑症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最上面还有一个“稳定性控制(stability control)”,这个功能可以自动的将刹车调节到不同强度应用到各个车轮,以拯救失控的汽车。
至于那个“CAN日志(CAN log)”这里记录了汽车技术上的数据,主要用于汽车的工程测试和服务目的,很大程度上对用户是不可见的。
一位在现场的Lucid Motors员工表示,公司还没决定保留哪些功能,砍掉哪些功能。让我们一起祈祷Lucid Motors保留“电力调配”功能吧,这才是你们的差异化,这才是你们的竞争力呀。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