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设备及服务提供商Velodyne近日宣布与芯片材料供应商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合作,共同研制出一种一体式的氮化镓集成电路。
Velodyne与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合作研发的芯片尺寸大小如图所示
Velodyne在他们的公告中称,这种集成电路的尺寸将达到4平方毫米,成本也将得到降低,而且氮化镓材质将比传统硅材料有更高效的信息传输速度,效率可能达到100至1000倍。
据悉,新材料可能将应用于Velodyne的固态激光雷达或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中,而固态激光雷达,将是其工业应用的下一趋势;泰伯创客曾介绍,固态激光雷达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旋转设计激光雷达的日常机械损耗,在体积上也会变得更小巧。
当然,新材料的研发尚不足以大幅降低产品最终的价格,广泛的应用与规模的产能,才是关键。
据Velodyne总裁Mike Jellen说,该公司目前正在跟10家高科技公司和9家车企的19个无人车项目合作、其中与共享乘车出行服务商合作,将会是重要一类形式,今年Velodyne在CES展上推出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将率先结合新材料搭载于共享出行车辆上。今年8月,百度也曾向Velodyne投资1.5亿美元,面向其自动驾驶汽车计划,百度在2015年底还立下了三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商用、五年实现商用的军令状。
Velodyne预计其产品订单将从目前的几千跃升至2020年左右的数百万。届时,他们所生产的激光雷达产品的成本,将有望将至50美元以下。
对比另外一个竞争对手,Quanergy Systems今年也在CES上发布了其所宣称的世界首款固态激光雷达产品,成本达到了200美元左右。Quanergy 相关负责人透露,如果订货量在一万台,每台激光雷达的成本有望控制在 100 美元以下。但该激光雷达距离真正实现产品化的量产,可能还要等上1年的时间。
2016年是行业和公众对激光雷达、无人驾驶迅速认知的一年,但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爆发,可能将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里成为现实。特别是激光雷达成本的降低,以及性能的不断提升,还会让越来越多的初创型无人驾驶的解决方案商进入其中。而接下来的时间里,即便无人驾驶汽车无法正式上路,也会率先应用于一些小型区域的测试,或成为智能汽车ADAS功能的组成部分,从而提高驾驶体验。(文 | 泰伯创客 启临)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