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倪江波先生以“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演讲内容(未经本人审核):
倪江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各位关心和从事智慧城市的朋友们再次相聚于此,共同参加“第十一届智慧城市大会高峰论坛”。首先,对本次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顺应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和大数据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人民生活的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水平提升的支撑,在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五个目标中明确要求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这些都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和本届大会暨博览会息息相关,比如在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中要求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公用事业、市政管理以及社会保障、质量安全等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相关的行业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洞察民生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又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创新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加强统筹,注重实效,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汇聚城市人口、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等数据信息,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城市治理新方式,构建多元普惠的民生信息服务体系,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积极发展民生服务的智慧应用,向城市的居民、农民工及随迁的家属提供更加方便、及时、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实行精细化运行管理。做好分级分类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及时评估工作成效,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可以说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抉择。
刚才电子技术标准院的赵波院长也说到了,我再引用一下这个重要信息,今年10月9日,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了第36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次、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新时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入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住房城乡建设部一直都非常重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推动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走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道路。从2013年开始,住房城乡建设部分三批跟有关部门共同开展近三百个智慧城市的试点,开启和推进了我国城市政府组织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开创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热潮,并初步形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指导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力的推进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
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城镇节能减排,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引导全国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信息惠民工程等信息化手段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
贯彻落实中央城市构成会议精神,提升城市建设水平,要求大力发展城市的硬件基础,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推进主管的城市的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正着力解决各种城市病,要求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努力实现住有所居,要求提高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水平,实现绿色建造,推进建造方式的变革,倡导水务、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绿色建筑等涉及民生、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是智慧城市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城乡建设部还在推动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基于智慧城市应用的一卡通技术方案,在平台搭建、安全体系建设、应用领域方面成熟可靠,取得了实质多进展。截止到目前,在160多个城市一卡通发卡总量累计超过了4亿张,城市互联互通达到了70多个城市,包括澳门等城市都在城市间互联互通的城市里。
提升城市管理、增强城市软实力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推行的数字城管促进了城市运行更智能、更聪明,保障城市安全,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治理机制,形成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市管理格局。住房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智能建筑的发展环境建设,将规范智能建筑发展行为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制定标准规范,有步骤的引导智能建筑在全国的发展。
此外,我们高度重视能力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培养和研讨,引导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等方面,组织行业相关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研讨、培训,对智慧城市发展的经验、技术进行总结和交流,引导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比如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委员会于2015年在上海共同主办“2015年中欧智慧城市峰会”。2016年8月11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应用培训”在呼和浩特举行。本月中旬,我将率团去巴塞罗那,参加“全球智慧城市峰会”,我们作为大会唯一的主宾国,将在大会上致辞,并专门组织了中国论坛和中国展区,向世界展示中国指挥城市发展成就,在国际交流主平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和地方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关于今后的工作,要建设好智慧城市,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统筹推进,引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倪宏副部长一次讲话指示的要求,必须用智慧的方式来思考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要做到三个结合,在规划方面,要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相结合;在建设方面,要与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相结合;在管理方面,要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相结合。
二是行政推动,推动发挥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主管城市规划、市政公用事业、城市管理、城管执法)给大家通报一个信息,国务院中编办刚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下设一个内设机构,叫城市管理监督局)、建筑建造管理以及城市供水、民用燃气、供热、园林绿化、环卫、住房保障、住区物业管理等诸多涉及民生服务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令,以城市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为抓手,驱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三是惠及民生,万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商有更多的获得感。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要依托城市统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推广智慧家庭,鼓励将医疗、教育、安防、政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居民健康卡、交通卡与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和跨市一卡通应用,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智能化改造,建设交通诱导出行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运输协调指挥等智能系统,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式物流平台枢纽,加强港口、航运、陆运等物流信息的开发共享和社会化应用。
四是创新引领,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市民生活改善,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在市政公用行业推广物联网技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紧紧围绕数字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开发建设更多的智慧应用产品,不断的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是合作共赢,加强网络互联,促进信息互通。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政府规划引导、规范标准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作,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日之力和实践,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个旧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大力推广PPP等建设模式,通过资源合理配置,以效益最大化推进规划建设。
六是确保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质量轮,要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切实防范和化解信息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推进视频联网应用,完善网络化、网格化城乡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反映及时、恢复迅速、支援有效的应急保障体系。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发展智慧城市,创新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造福百姓”是城市领导者、管理者、工作者、在座各位共同的重要使命,是在座各位肩负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再次祝愿“第十一届智慧城市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