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对太空的玩儿法,SpaceX给了我们一个不错的范例。然而,卫星发射、火箭回收、航空遥感,这些只是我们所能领略的太空金矿无穷魅力的冰山一角,当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不断向地球之外的空间延展,太空中的技术、商业和经济,其实玩儿法可以很多……
所以,别光盯着SpaceX和Blue Origin了,本文即将介绍的这十家最具潜力太空创企或许能让你眼前一亮。
1.SpacePharma——微重力轨道实验室
潜力因子:商用化的微重力实验立方星
![泰伯网](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6/0828/20160828111523469.jpg)
日前备受瞩目的天仪研究院,如果你听过这个名字,就该知道它在国内开微重力实验星商业化之先河,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放眼国际,这家企业你也不可不知,那就是即将将微重力实验立方星送入太空的SpacePharma。
SpacePharma的官网上显示,在短短21天后,他们的微重力实验立方星就准备上天了。该卫星将由SpaceX发射入轨,其主要功能就是为生物医学和制药学实验提供微重力环境,将研究所搬到外太空。
过去,出于安全考虑,想在国际空间站进行生物或化学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你能侥幸通过所有审核关卡,最后也败在年复一年的等待上。因此,这种需求上的不可替代性,蓄积了该公司的巨大潜力。
所以,这家公司精准对接着研究机构的刚需,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成本上,都足以成为研究机构的最佳选择。
据透露,SpacePharma目前的营收规模大概在100-200万美元之间。
2.Rocket Lab ——重新定义太空工业的未来
潜力因子:自主新型发动机研发,先进的3D打印技术
Rocket Lab是一家雄心勃勃的公司,将来有望成为SpaceX与Blue Origin的直接竞争者,因为它将精力投入到了航天产业的灵魂——发动机的研发上。
如果用一句话来向你传达发动机的重要性,那么不妨说它是国家航天工业综合实力的象征。过去美国长期依赖俄罗斯自主研发的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而后借SpaceX之力开发新一代火箭发动机,还有传言说Rocket Lab曾获美国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投资 。
该公司入选的原因可从两方面说起。
第一, 在于该公司研发的、独特的火箭发动机。区别于传统的燃气循环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利用新型电泵提供燃料循环,且主要部件由非常先进的真空3D电子束打印技术制成。虽然现在还不占主流,却拥有颠覆未来太空工业的野心。
不过它离追赶SpaceX的猎鹰九号还有一段距离,目前这个发动机的推力还无法与燃气循环发动机匹敌,数据显示其海平面推力183kN,而这个数字在猎鹰九号上却是7607kN。
![泰伯网](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6/0828/20160828111851385.jpg)
第二, 在于该公司的火箭轻量化技术。发动机大量使用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并使用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火箭零件,进一步提高效能。
![泰伯网](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6/0828/20160828112000797.jpg)
目前该公司的投资方依然神秘,保守估计Rocket Lab资产至少千万美元级别。
总而言之,现在Rocket Lab可以提供将150kg的负载送至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载具Electron,单次发射成本约490万美元。为了与SpaceX形成差异化竞争,他们专门抢占10U载荷以下的小卫星发射市场。
3.Spire——众筹立方星与综合地信数据服务
潜力因子:众筹发卫星,海事智能产品
这家微小卫星制造商,最初是以众筹发射卫星闻名的,2013年8月3日,他们向空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众筹卫星——Ardusat-1。 这颗名曰Ardusat-1的卫星符合立方星标准,大小为1U(标准立方星采用“1U”架构,即体积为10cm×10cm×10cm),从那以后,他们便开启了庞大的卫星群布局之路,包括其后发射的14颗3U大小的Lemur系列商用立方星。
如今,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利用所收集的海量微小卫星数据以及各种地理信息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服务,旗下有包括Spire SENSE和Spire STRATOS等多款产品,服务范围涉及国际贸易、气候(高精度天气预报)、海事信息(海盗预警、鱼群追踪等)。
有趣的是,奇虎360曾参与该公司的A轮投资。目前,该公司共先后获得6轮融资,融资总额6900万美元,营收状况良好。
4.NovaWurks——在太空中修理卫星
潜力因子:DARPA长期合作单位,产品已通过空间可行性验证
在卫星相关初创企业中,NovaWurks名气并不大,但事实上,它的潜力被严重低估了。
NovaWurks是太空中的修理工,他们要做的,是在空中修理失效卫星,使其重新工作。这个工作原理十分有趣,NovaWurks会发射一个微小卫星,该卫星在太空张开成蜘蛛网状,变轨捕获已经失效的卫星,之后进行重利用。
2012年,NovaWurks 与DARPA(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达成280万美元的项目合约,为DARPA的“凤凰计划”制造卫星,随后的2013年10月,NovaWurks 得到DARPA 3080万美元的第二期订单。
2015年11月,NovaWurks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并进行了在轨实验与论证。
怎么说呢,太空修理工是个高端的活儿,虽说现今成本较高,但这项技术却拥有非常大的潜力,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几乎囊括了世上所有的已失效卫星,每一条蓝色的轨迹都是空间中被遗忘的残骸,这张图片的视觉冲击足以彰显太空维修产业的巨大潜力。
而从国防层面说,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干掉别国卫星)。希望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能够被有效地应用在节约人类的太空资源上。
5. Effective Space Solutions——把“僵尸卫星”送入墓地
潜力因子:成本折中的太空清理方案
同为太空垃圾清理的营生, Effective Space Solutions比起NovaWurks就略低了一筹。他们的技术,是发射微小卫星捕获“僵尸卫星”,然后将其拉到36000km高度的“墓地轨道”。
虽说这个方案并不完美,但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折中的方案,至少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卫星轨道的拥堵问题。
随着航天工业的又一轮大热,太空垃圾将会越来越密集,从而最终促成太空垃圾清理这一太空经济产业的巨大市场。
6. Astroscale——空间清理者
潜力因子:成本低,可行性高的太空垃圾处理方案
Astroscale是一家新加坡与日本的混血公司,其计划发射一种具有粘性表面的卫星,可以在轨道沿途靠撞击收集散落的宇宙垃圾。
再说得直白些,这家公司就是致力于做卫星重要轨道的清道夫。有意思的是,这些轨道中的垃圾,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和前苏联的各种太空任务。
Astroscale将先后部署6个盒式的卫星,完成清理后被回收到一个大的“母船”里,其体积不超过18U。值得一提的是,当公司的市场团队还在为如何推广发愁时,公司就得到了意外的高度青睐,先后获得来自多个投资方的天使轮及A轮融资。
太空垃圾清理产业未来必然大热,然而盈利方式至今仍不明确。
7.SpaceIL——月球控制轨道的技术攻关团队
潜力因子:飞行器月球受控着陆技术
SpaceIL是谷歌月球X Prize大奖赛中的以色列国家队。这家大咖满座的以色列未来之星,目前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非盈利性组织,该组织极大地推进了CubeSat(立方星)的应用与发展,同时也正在为立方星从地球轨道范围拓展到月球轨道奠定基础。
这支队伍可以称得上是梦之队,CEO Eran Privman,曾任国际通信企业Amdocs研究员,副总监Yigal Harel具有20余年航天从业经验,而系统工程师Yoav Landsman,是地球物理学与天体科学方面的专家。
总而言之,他们的目标简单而明确,那就是让以色列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飞行器受控着陆月球技术的国家。目前世界上能够实现该技术的是中美俄三国。
8.Moon Express——月球金矿的先行开采者
潜力因子:商用化登月技术,为数不多的月球商业探路者
Moon Express,是继SpaceIL之后,第二个公布谷歌月球X Prize大奖赛合约的组织。其在2015年9月与Rocket Lab签约,合约包括三次发射,前两次计划于2017年发射入轨,第三次尚未确定。
据了解,这家于2010年成立的公司,专注于月球商业模式的探索,并结合空间技术开采月球上的珍贵资源。当然还有前阵颇受关注的售卖月球葬礼服务。今年8月3日,Moon Express获得美国FAA的登月许可。但是,如果他们真的想要在2017年内实现月球登陆的话,留给他们改进与完善月球登陆车的时间将会非常紧迫。
数据显示,Moon Express至今已完成三轮融资,总金额达3150万美元。同时,MoonExpress还准备赢取来自谷歌的3000万美元大奖。
9.Axelspace——专注微小卫星制造与星座布局
潜力因子:日本国家队,合作方实力雄厚
Axelspace是一家专注于制造微小卫星的公司,创始人Yuya Nakamura,该公司计划于2017年完成一次一箭三星的发射任务。这次任务过后,公司计划于2018-2022年间,每年发射10颗LEO(地球低轨道)卫星,形成由50个微小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
Axelspace于2014年获得25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并于今年9月获A轮融资1580万美元,投资方Global Brain Corporation。
10.XCOR Aerospace——未来空间旅游飞行器
潜力因子:布局未来太空旅游产业
XCOR 的旗舰产品名曰Lynx spaceplane,该载具是一种以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的可重复使用的新型航天飞机。今日,XCOR正准备推出新一代产品——从亚轨道飞行升级为轨道飞行。
成型后,XCOR的产品将为用户提供太空旅游服务,同时XCOR也以设计推进系统及组件盈利。
虽然该公司目前还未正式发射过航天飞机,但他们已经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建成了一条长达3272米的航天飞机专用跑道,并计划在两年内实地发射空天飞机。目前,XCOR 融资超过2000万美元。
结语
我们需要知道,太空产业可不像互联网那样高速迭代,它的发展“三岁看老”,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环环相扣。所以,基于对现今最有影响力的太空玩家的分析,或许我们能登高望远,窥见太空科技未来脉络的二三。
显而易见,导航、通信、遥感早已不是空间产业应用的全貌,从卫星的制造、发射到维护,一系列太空经济链条开始成形。立方星微重力实验室的商业布局、火箭发动机研发制造、太空垃圾清理、月球经济挖掘,乃至未来太空旅行,这些都是可预见的太空科技可能蓬勃发展的未来。
限于篇幅,本篇就不再多提SpaceX与Blue Origin这两位业界大佬了。归本溯源,SpaceX与Blue Origin是属于同一个细分领域的,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地面与太空之间的物流问题。这两家公司的加入,催化了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卫星发射从国家级垄断走向商业化,是目前行业内的技术先锋,值得每个地信从业者关注。(编译|泰伯网 思佳)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