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互联网+交通”深度融合 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来助力

互联网+时代,北斗、自动驾驶助力智慧交通建设。

  泰伯网讯  互联网+与交通领域碰撞出了“火花”。近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据悉,这是国家第一次就智能交通发布的总体框架和近期实施方案,不仅考虑了近几年综合交通领域的应用需求,而且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智能交通前沿技术研发等方面也作了安排。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方案》对于交通控制网、北斗导航系统应用、5G应用、高速无线局域网应用、智能驾驶、智能汽车等未来新一代技术都有所涉及,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泰伯网

  我国曾经在2000年前后首次提出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但该体系框架更多侧重于公路和城市交通领域,对铁路、水运、民航等涉及不足,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协同联动关注也较少。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以及自动化等技术的逐步成熟,交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原有智能交通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形势。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融入交通运输领域,网络约租车等新业态得到了快速兴起和发展。基于“互联网+”便捷交通与智能交通的相通性,新业态的市场主体也在朝着智能交通领域不断推进,如Google、百度等公司都在研发推广无人驾驶车辆等,本身就是智能交通的内容。

  另外,随着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国家也鼓励交通领域积极推广北斗卫星导航、导航等技术,对此,《方案》也从多个方面提出要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助力智慧交通建设。

  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方案》提出,推动各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兼容与互操作。加强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对车联网、船联网以及自动驾驶等的基础支撑作用。鼓励汽车厂商前装北斗用户端产品,推动北斗模块成为车载导航设备和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拓宽在列车运行控制、车辆监管、船舶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更好服务于旅客出行、现代物流和旅游休闲等。

  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智慧公路建设

  建设智慧海事,基于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星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建设重点船舶全程跟踪和协同监管平台;推动E 航海示范工程建设,为船舶提供辅助导航服务。优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完善集指挥调度、信号控制、交通监控、交通执法、车辆管理、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提升装备和载运工具自动化水平

  推广应用集成短程通信、电子标识、高精度定位、主动控制等功能的智能车载设施;建设智能路侧设施,提供网络接入、行驶引导和安全告警等服务;加强车路协同技术应用,推动汽车自动驾驶。推进自主感知全自动驾驶车辆研发,根据技术成熟程度逐步推动应用。

  建设先进感知监测系统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状态、交通工具运行、运输组织调度的信息采集,形成动态感知、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控体系。推动国家公路网建设和运行的监测、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监测网点布设,深化公路、水运工程基础设施、质量安全状态感知监测及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数字化建设,大力推广应用电子航道图。加强城市地面交通、轨道交通、枢纽场站等运行状况信息采集能力。

  积极研发和应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

  加大对基于下一代移动通信及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交通应用技术研发支持力度,攻克面向交通安全和自动驾驶的人车路协同通信技术,基于交通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和现有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实现车路信息交互;研发并利用 10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LTE 开展智能汽车示范应用。示范推广车路协同技术,鼓励乘用车后装和整车厂主动安装具有电子标识、通信和主动安全功能的车载设施。推动高精度的地图、定位导航、感知系统,以及智能决策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展自动驾驶核心零部件技术自主攻关。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智能共享和自适应学习,提高驾驶自动化水平。

  积极研发和应用智能港航和船舶技术

  在航海领域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高船舶定位精度。在国际 E-航海战略规划下,研发下一代星基、陆基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和新型海上安全信息数字广播系统(NAVDAT),开发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 S100 标准和应用需求的电子海图和电子航道图应用船载终端,建设航海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中远海船舶保障能力。出台技术标准,加快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国产化进程,促进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区域和全国互联,实现海上智能交通管理

  积极研发和应用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技术

  发展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实现通信、导航、监视、信息管理和航空电子设备全面演进。重点发展地空数据链技术和地面 IP 网络技术等通信新技术。完善陆基导航的设施和布局,满足仪表运行和基于性能的导航运行需求,逐步推动从陆基导航向星基导航过渡。开展多静态一次监视雷达、多功用监视雷达、低空监视技术等新监视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并推进广域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发展空中导航、空中防撞、机场地图和交通信息显示等先进航电技术。(文丨泰伯网 宋泽)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