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多,马航370航班的去向现在仍是个谜团,然而,关于马航370却有了两则新闻。
自杀式坠机找到力证
近日,马来西亚官方首次承认,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机长扎哈里·艾哈迈德·沙阿曾在自己家中模拟飞行过与这架客机疑似坠入南印度洋相似的路线。 不过,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也表示,所谓自杀说仍在调查中。
实际上,参与搜索马航370航班的澳大利亚官员也曾披露,从扎哈里的飞行模拟器中恢复的硬盘数据包括这条路线,与客机出事当天可能的路线非常接近。据美国《纽约杂志》报道,联邦调查局对被删除数据的分析显示,扎哈里在客机失事前不到一个月时飞过这条路线。
这有力地证明,马航370航班失事是机长有预谋的自杀式坠机。但相关文件被马来西亚方面扣留,且未在公开的调查报告中出现。
搜寻工作中止
一方面是对马航370坠机原因的有力证据,另一方面则是对搜寻无果的无奈决定。
前不久,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三国的交通部长在马来西亚布城举行会议,讨论马航MH370航班搜寻后续工作安排。
据悉,重点搜寻区域仅剩下10000平方公里面积尚待完成。部长们承认尽管各方付出了最大努力,找到飞机的可能性正逐渐变得渺茫。
最终,中马澳三方发表声明:如果在前划定的搜寻区域内未找到客机,在缺乏可以确定飞机具体位置的新的可靠证据的情况下,搜寻行动不会结束,但将在完成12万平方公里搜寻面积后中止,一旦出现可以用于确定飞机具体位置的关键信息,将评估决定下一步措施。
马航370失踪案回顾
![泰伯网](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6/0809/20160809040229906.jpg)
马航MH370于2014年3月8日失联。这一航班原计划从吉隆坡飞往北京。
2015年7月29日,搜寻人员在印度洋西南部的法属留尼旺群岛附近的海上发现大块飞机残骸,美国调查员初步得出结论认为,这些残骸来自于MH370航班。
2016年6月24日,澳大利亚在坦桑尼亚奔巴岛海滩发现了一块大型碎片,通过外形推断可能来自飞机的机翼襟翼,而碎片发现地点与马航MH370航班客机残骸的漂移模型预测一致。
卫星、测绘船只齐上阵 力图破解马航370之谜团
各方为此动用了大量先进手段,从直接分析飞机上设备发出的各种信号,到卫星和雷达的天罗地网,再到基于一些蛛丝马迹的侧面推理,科技正在帮助探索马航370航班失联之谜。
搜寻失踪飞机时最直接的方式,显然是分析飞机发出的各种联络信号。此次失联的波音777型客机就配有多套此类系统。撇开需要人工操作的通信系统不谈,飞机上可以自动与卫星网络或地面设施通信的还有“飞机通信寻址和报告系统”(ACARS)、“引擎健康管理系统”(EHM)、“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等等。各国地面的雷达阵列也在监视着空中物体的动向。
除了现场搜索外,调动太空中的“天眼”——卫星对相关区域进行扫描,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已经调动高分一号等多颗卫星对疑似海域进行观测,它的空间分辨率在2米左右;美国也表示分析了间谍卫星的数据,这种卫星可以通过辨别红外信号来探测空中爆炸的线索。
美国的DigitalGlobe公司和中国的百度公司都把所获得的卫星观测图片放到网上,把疑似海域分成一个个的小片区,让广大网民帮助分析图片上是否有异样。
来自荷兰的辉固公司开展了海床调查、测绘和搜查等深海作业项目,中国海军“竺可桢”号远洋综合调查测量船协助完成对搜寻海域的测绘工作。
然而,人们做出了各种努力,却依旧没有找到马航370的踪影。也许搜寻工作中止,但不等于终止,期待马航370更多的消息。(文|泰伯网 龙薇)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