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广西力克“城市病”,推进生态建设

中国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进入重要的转型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存难题成为多地城市发展的困扰。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和谐共融

  中国知名动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十余年前就来到广西北部湾海域对白海豚的生存进行系统考察。其科研团队观察统计,2005年以来,在钦州市沿海大工业发展的同时,该市三娘湾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仍能实现年均3%左右的增长,形成“大工业与白海豚共存”的独特景象。

  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进入重要的转型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存难题成为多地城市发展的困扰。

  广西官方表示,北部湾经济区设立十周年来,经济区所辖四市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多倍增长。与此同时,经济区内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良好,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中国前列,红树林、白海豚、白鹭等标志性生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7月22日至23日,第八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和2016中国生态田园城市高峰论坛在广西最大侨乡玉林市举行,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焦点。

  中共玉林市委书记王凯介绍,当地官方已将“五彩田园·田园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建设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特色的新型生态田园城市,致力打造中国生态田园城市范本。

  “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全球趋势,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先进理念。”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院长邹军称。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中国也正成为世界上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最为积极和主动的国家之一,已有近100个城市加入打造低碳生态城市名片的行列。

  中国多个城市在积极打造生态转型发展“样本”。以制造业闻名全球的广东佛山市,通过工业技术改造和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变“两剂药方”谋求转型,并迈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步伐。海南岛著名的旅游城市三亚,正在通过推进“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城”(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城市)建设,系统探索“城市病”的治理路径。

  “过去30年,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城市病,解决这些问题,需停止狂飙式的城市发展道路,转向城市内涵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绿色的发展。”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说。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