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接近尾声,年初一家家出货“30万台”的豪言壮语似乎还在耳边回荡,而到了12月的第二周,完成销售10万台的品牌都只有寥寥几家。虽然没有政策的引导,中国GPS市场的降温还是来得比金融市场要有力得多。这样一个年底,显然会让不少人过不好圣诞与新年。但国内GPS市场何以在06年爆发后变得有些“冷淡”了呢?
国内GPS行业的兴起,是由众多珠三角品牌一手炒热的。瞬时的暴利使得嗅觉敏锐的商人蜂拥而至。很多生产者是抱着“投机”的目的来到这个行业的,一个热度很高的环境更利于“打一枪换一个地”的经营方式。然而与金融业一样,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可能出现在过热的气氛中。中国GPS市场的降温未必是件坏事。
在改革开放进行到快第30个年头的今天,个体户早就不再低人一等,“投机”也丝毫没有一点贬义。“能抓老鼠”是一个企业立身的根本,但对一个行业来说,单纯地“抓老鼠”未必能使得行业可持续地发展。笔者熟识几家行内大企业的重要人物,他们无一不惋惜地称“中国最早,最可爱的一批GPS导航仪消费者,恐怕会被伤害得很重了。”
07年度,中国GPS导航仪市场为什么增速趋缓?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于国内GPS产业的“业内人士”,笔者也站出来说说自己的观点,造成2007年国内GPS市场发展不理想,“肇事者”包括:1,国际市场大环境;2,国内大牌设备生产商;3,国内地图供应商;4,国内媒体。下面我们就将这几者一一分析开来。
07年中国GPS导航仪增速放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市场的大环境。2006年,中国GPS市场初显爆炸式增长趋势,年底总出货量达到30万台水平。然而,这个数字
即使某大品牌拿下中国100%的市场份额 对全球出货量也帮助不大
面对这样的国际格局,再笨的品牌恐怕也知道如何部署自己的战略了。而对于中国市场,这个即使10倍增长也不足挂齿的出货量,显然国际大牌们还没有腾出手脚。更何况,如今进军中国未成熟市场市场,价值未必得到充分认可。如果你是TomTom的亚太区总裁,你不会有“花钱教育市场?让Garmin去做吧!”这样的想法么?!
除了忙于抢占市场份额,07年几大品牌也被产业链整合搞得焦头烂额。在逐渐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后,Garmin与TomTom,甚至Nokia都深感控制内容对未来发展的意义。抢购
国际大牌无暇顾及中国市场,那么善于模仿的中国GPS行业“杂牌军”显然失去了“榜样的力量”,再加上价值被轻视,伤害国内消费者现象众多,显然这块市场不是这些小品牌能支撑起来的,国际因素是中国PND市场不振的重要原因。然而“不知无罪”,在国际环境之后,更应该“指责”的是那些国内的大品牌。
近年流行追究“不作为”的罪责,今天我们也冒死来一下子。死不要紧,只是一切为的都是投身这个行业的我们自己。
其实国内GPS领域的大品牌不少,早在10年前,中国GPS产业先驱合众思壮就将Garmin品牌引入了国内;Mio的本土化策略也早就已经步入正轨;家电出身的新科,长虹等品牌经验与实力同样不需担忧。建设市场理应是这些GPS行业“长期玩家”当仁不让的责任。然而遗憾的是,几家在此方面的工作都有些缺失。
Garmin是全球顶级品牌,产品线可谓最气派的。然而2007年这个被寄予重望的年度,合众思壮拿出了几款产品?截至12月10日,任我游nuvi 200和nuvi 200W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了。数码产品越来越时尚化了,建议合众思壮的产品部门可以参考其他数码产品,看大家是不是用尽浑身解数推陈出新了?!
任我游的200W给合众思壮带来了一些增长
Mio新品倒是不少,国内基本都跟上了国际脚步,这也是今年Mio出货量可以达到国内前三甲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超值的导航PDA产品,也真为自己抢占了不少份额。不过在教育市场方面,Mio并没太尽“义务”。试问当潜在消费者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时,光看到一个外表比实际年轻的代言美女能让08年的销量翻番不能?
Maggie Q代言宇达电通导航仪
新科与长虹,包括万利达等老牌家电企业应该是国内GPS企业的中坚力量了。论实力,论技术,论战略发展的眼光都是最出色的。新科早早入手GPS领域,确实打下了国内第一品牌的地位。目前几家国内企业,在战略确定,品牌建设,产品设计,品质保证,渠道建设等方面各有所长,但没有一家能彻底回归价值,脱离与小品牌的竞争。
大牌的设备厂商不是07年GPS市场不兴旺的唯一原因,国内地图企业在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国际GPS导航仪市场早就确定了“内容为王”这个原则,那么国内地图供应商又是不是没有做好呢?
2007年,我们看够了地图厂商之间的口水仗,真是你方作罢我登场。对于电子地图这样一种事物,我们必须承认知识产权的价值与重要意义,即使国外的地图商也在这个问题上较量着高下。然而以此为企业宣传,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呢?
一个个地翻看国内拥有导航电子地图甲级资质的11家企业,认认真真发展自己企业的实在太少了。浮躁的情绪确实从设备厂商上升到了地图供应商的高度,价格战,虚假POI数量,作秀式的宣传,又有几家地图商是在认认真真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呢?
教育市场同样是地图公司不得不做的工作,因为只有消费者了解的电子地图的基本知识后,才能认可电子地图的价值,消除很多误解。然而国内地图公司不是忙着其他事情,就是认为此事自己无能为力。
当国内的设备生产商与地图供应商都无法对无知市场进行有力推动时,这个担子就落在了众多媒体的肩上。然而可惜的是,对于这个新兴领域,国内的大众以及
06年GPS市场火爆,报纸电视上的社会新闻不断,但业内朋友看来,这些社会新闻充满了对GPS行业的误解;数码杂志上纷纷添设了GPS的版面,但无非是一些美图加上不咸不淡的介绍;网站呢?情况没有想象乐观,GPS导航仪内容往往上不了首页,藏在很深的页面中,甚至还有顶级门户决定暂时不做GPS内容;IT媒体怎么样?半路出家的操作产品手法娴熟的编辑们显然不愿意再花时间突击GPS知识了;专业GPS网站不够大众,缺少人气;而专业论坛里面人气倒旺,但无非是“破解版”集散地罢了。
就说关于今年TomTom挑起的地图供应商收购大战,在国内GPS市场一片迷茫之时,国际市场的产业链整合无疑给国内整个行业提供了借鉴,对国内未来的环境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但收购事件的一系列动态在国内居然没什么媒体关注,这种情况也实在不正常了。媒体对行业的关注不够深入,当然也无法引导消费者们对整个GPS产业有更深的理解。
后记:
在07年的最后时刻,国际上的产业链整合基本告一段落,设备厂商未来的主要经历将投放在消化整合资源,寻找全球新增长点上;而在08年,将会有更多的重要品牌携带强势产品登陆中国市场,据说GARMIN,Mio,麦哲伦,长虹等品牌也准备了更加有效的市场策略,在这些品牌的推动下,行业的增长是必然的;带有通信功能的PND导航仪以及蓄势待发的GPS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了未来市场中的主角;同时,关注这个行业的媒体对这个产业的了解也更加深入,整个消费市场对GPS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一个成熟的市场很可能会在2008年形成,也许现在预期08年的市场容量还不那么有说服力,但相信一年后的成绩单会让我们都很满意。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