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通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实现较快增长,主要是因为智慧城市建设领域需求旺盛,公司把握机会不断提升技术优势、拓展业务范围、加强市场营销,在手订单充足,业务结构继续优化。
同时,数字政通重点推广的智能泊车业务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市场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子公司保定金迪的智能地下管网业务发展态势良好,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站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风口之上
2014~2023年,全球在智慧城市项目上的支出将有1774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据较大的比重。目前,我国总计55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占世界智慧城市创建总数一半以上。如今,以智慧管网、智能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细分领域发展飞速,为以数字政通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服务供应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机遇。
在地下管网领域,国家连连出台新政,对地下管线与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收购了国有参股企业金迪公司股份,数字政通扩大了地下管网市场份额,又挖掘到了新一重业务增长点。同理,数字政通进军智能泊车与智慧医疗,也出于同样的考虑。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智慧城市领域的布局,数字政通利用信息管理的平台优势在不动产登记领域也有不少业务。
虽然目前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重建设轻规划、缺少盈利模式、重概念轻应用等问题,市场稍显混乱。但作为智慧城市服务供应商,数字政通顺应了方针政策的方向,瞄准了细分领域的商机,将智慧城管、智能泊车、智慧医疗等业务板块做得风生水起,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笔者发稿的时候,数字政通公布了与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签订了8600万元的“智慧新安”一期项目建设运营项目技术服务合同。
融资、并购、开新公司样样少不了
2015年,数字政通实现了6.5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24%,增长稳健,收购的金迪股份也开始盈利,为2016年的开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其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大数据采集和测量业务已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传统业务智慧城市管理订单量保持平稳增长,业绩逐渐释放。与此同时,2016年,数字政通在资本层面依旧动作不断。
1月,数字政通出资设立北京通通停车科技有限公司。4月,数字政通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0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12亿元,其中,9亿元拟用于新一代“网格化+”智慧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及运营项目,剩余资金拟补充流动资金。3月,数字政通又以自有资金22,000万元继续收购金迪管线、金迪科技各35%的股权和金迪科仪75%的股权,最终持有金迪管线、金迪科技及金迪科仪的股权分别为75%、75%、75%。
放眼全球市场,国内厂商实力亟待加强
总言之,数字政通围绕着智慧城市进行了全面布局,积极调用资本的力量,把业务面拓展到了时下炙手可热的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与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其经验值得借鉴。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工程中,信息化服务供应商如何对客户需求理解不够透彻清晰,很难形成系统化和规模化的方案、产品或服务,与国外相关厂家相比,仍处于劣势。
现阶段,能够整合智慧城市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国内集成商几乎没有,产业链资源分散,厂家或企业产品和服务形式单一,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这也是摆国内所有信息化服务供应商们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否则,智慧城市建设的蛋糕再大,最终撑满了国外厂商的钱袋子,谁也不会乐见其成的。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