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地理信息对各个领域的渗透,无人机、遥感等地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多。当下,无人机正逐渐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消费级无人机企业也在跨界领域跃跃欲试。在此趋势之下,无人机遥感告别军事专用时代,拥抱企业和个人,而无人机遥感不断产生的庞大数据也开始为大众所用,助力多方面工作的开展,推进各领域的进行。
![泰伯网](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6/0628/20160628035144172.jpg)
在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2016的“轻小型无人机遥感应用高峰论坛暨飞马智能航测系统F1000新品体验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副所长廖小罕以《无人机遥感大众化时代》为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回顾无人机与遥感的结缘之路,畅想遥感时代的未来。
人们对遥感的传统认识往往局限于飞机、卫星甚至地面大锅盖等实物,事实上,通过飞机、卫星等工具获得的大数据、海量遥感信息技术以及参与遥感的公司、研究机构、个人等主体都是遥感事业的重要组成因素。而材料技术、通讯技术、导航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人类获取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以及时为大众服务。
无人机遥感迎接个人时代
廖小罕指出,受微电子技术、导航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等科技的推动,卫星和飞机行业的门槛有所降低,卫星发射、操控等相关行为的主体开始从国家转变为公司,无人机亦是如此。目前,国内已经存在一些单位,正在推动卫星事业的发展,例如,科学院与教育系统武汉大学均提出了系列覆盖全球的小卫星计划、21世纪公司推动了卫星升空等。
如今,伴随着无人机技术渗透到了百姓的生活之中,无人机遥感应用普及速度也进一步加快,无人机在测绘、海监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多,轻小型无人机分量越来越重。同时,专业的遥感无人机、大众娱乐产品的界限趋于模糊,以大疆为例,大疆产品更多的具有娱乐性,用户更多的集中在消费级团体或个体。而现在,大疆正走向专业化,与专业应用的无人机实现无缝连接。因此,以“个人时代”为主题的无人机遥感时代势不可挡。
无人机遥感进入数据大众化时代
如今,遥感已进入无人机大众化时代,也是数据大众化时代。遥感无人机在应用领域做了如此多的工作,产生大量数据,其中很多数据可重复使用、多方面使用。例如,把收集到的民用轻小型无人机数据作为一个数据成果目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方式,实现共享。
廖小罕在演讲中表示,未来,每个无人机航模将来各自通过网络注册取得无人机,无人机遥感行业或将像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初期一样火热。每家企业通过无人机遥感获得的海量数据,建立自己的数据云平台,对所有的飞行情况(包括数据的情况)进行优化管理,推动数据共享和资源利用,形成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与此同时,一批提供更基层服务的队伍也会脱颖而出。
最后廖小罕表示,无人机遥感(包括无人机本身、无人机遥感数据)充满机遇,充满机会,充满商机,将来在这个领域大家可以能够找到好机会,发挥自身才华,为国家和作出大的贡献。(文|泰伯网 陈浩丽)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