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应急产业博览会在京举办 地信企业异军突起

地信企业已经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积极开拓应急产业市场潜力了。

  卫星应用、无人机等在防灾减灾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前,“2016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国内外几百家企业参展,其中有不少企业来自测绘地理信息行业。

泰伯网

  其中包括如航天图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浩宇天地测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航天远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北京观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宝寰宇电子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与单位。无疑,地信企业已经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积极开拓应急产业市场潜力了。

  国内应急产业规模近万亿元

  应急产业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新兴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应急产业快速兴起并不断发展,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估算,我国消防安防、应急通讯、防灾减灾、反恐等领域的应急产品和服务产值达到近万亿元。2014年国办发布的《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应急领域地信产品线丰富

  随着航天技术的持续进步,我国已拥有包括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空间探测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等多种类型的卫星,形成了海洋卫星系列、气象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环境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通信广播卫星系列等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基本构成了全方位的应用卫星体系。

  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上,基于卫星应用的海洋应急产品让人大开眼界。比如基于北斗卫星的定位、通信、授时和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等技术开发的各类移动指挥平台、终端产品,可应用于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抢险救灾、森林巡检、边防巡逻等诸多行业。以高空气象探测车为例,它集成了北斗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能够补充固定地面探空战对气象监测的不足,既能实现系统野外单独作业,也能作为气象应急系统执行移动观测任务。

  灾害发生后,如何有效实施现场侦测并迅速准确地处置灾情尤为重要,在此方面无人机有着绝对的优势。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无人机在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因而一些具备特殊功能的专用无人机产品也应运而生。在本届应急产业博览会上,笔者就见识到了一款名为Splash Drone的无人机产品,它具备强大的防水功能,不仅能够满足雨天航测需求,还能从水下起飞,实用性非常强。此外,笔者还发现消费级无人机厂商亿航公司也推出了一款最新的工业级无人机产品,但展台技术人员表示这款产品将于7月后正式上线,较大的载重量、较长的航时时间,无疑也将为气象应急领域增加一个新的选择。

  除了卫星、无人机可直接应用于应急产业外,依托地理信息产业的各项技术的三维仿真应用,可在三维地图的基础之上加载气象信息,一方面能够迅速处理当地观察应急事件,以便及时作出应急反应,另一方面还能模拟气象应用,分析城市环境的发展变化,作出智能决策。

  进军应急产业存在哪些困境?

  在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上,笔者发现好多地信企业提供的应急产品功能趋于同质化,缺乏创新型技术产品,还有不少企业代理销售的是外国产品,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大部分产品都是面向政府销售,适用于民用的产品少之又少,民用产品有待开发。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