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直控产业链 运营商“争食”手机导航

  ■本报记者 薛娟

  日前,有消息称,作为运营商的中国移动已正式推出GPS手机导航业务,该业务尚处于试商用阶段,并未在各营业厅正式推广。

    现在,中国移动正在探索多领域融合性增值业务。此番再次尝试GPS业务,似欲直控手机导航产业链。但这个机会究竟有多大?

    再尝GPS业务

    据悉,此次中国移动推出的GPS导航业务,用户手机只需具备GPS/AGPS模块,登录“移动梦网”进入“MO新生活”菜单,或者直接访问WAP页面下载GPS导航系统软件即可使用。该业务使用资费包月15元,非WAP包月用户2元/次,GPRS流量费需另行交纳。中国移动手机导航软件可以在Symbian和Windows Mobile两种手机平台上使用。

    其实,对中国移动而言,开展手机导航业务并非首次。

    2005年至2006年,中国移动曾经尝试过“基站定位”服务,即通过信号强弱的差别,将位置精确度确定在40米到400米的范围内,但由于效果不理想而没有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不过,很明显中国移动并不愿在这一增值业务上轻言放弃。在2007中国国际通信展上,中国移动进一步展示了其手机导航业务的运作模式。利用GPS定位业务,借助GPRS,用户可以下载或实时查看交通路况信息。在该业务中,中国移动还与“听网”合作,推出语音导航服务。

    中国联通有关人士曾经表示,手机导航将成为拉动运营商盈利的重要引擎,并将成为音乐、流媒体、游戏之外的第四大重点增值业务。

    作为竞争对手,中国联通显然不乐意在这一增值业务上示弱。2006年,中国联通推出的导航业务能够通过高通GPSONE芯片,利用基站辅助GPS。另外,中国联通在CDMA1X网络上推出“手机语音导航”业务,包月费用为18元,包括全国漫游费用,流量使用费约为3-4元/小时。目前该业务已在全国114个城市开通,并实现城市间漫游导航。

    广泛撒网

    尽管运营商对GPS导航业务都表示出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但与一般增值业务不同,移动运营商在手机导航业务中的地位并非无可替代。

    手机终端厂商力推的GPS手机,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导航业务来说,无疑是个巨大威胁。继音乐手机、拍照手机和智能手机之后,GPS手机成为今年国内手机市场的一大亮点。目前,多普达、诺基亚、三星、夏新等手机厂商都已经推出了多款智能导航手机。而高通也已将GPS功能整合进其手机单芯片中。

    从今年年初,夏新电子便开始主推GPS手机,先后推出E860、N6、N5、N3等多款GPS手机。在2007年中国国际通信展上,夏新宣布将以GPS功能切入国内的CDMA市场。同时展示了为进军国内C网市场而打造的N7系列,包括GPS PPC智能手机和GPS双待手机。最近,夏新又推出采用windows Mobile 6操作系统,内置灵图天行者6.0专业导航软件、电子地图和SiRF Star Ⅲ高灵敏度GPS接受芯片的N800。

    “明年夏新手机仍会坚持以GPS产品为重点,带有GPS功能的手机将占到夏新所有手机中的40%。”在日前召开的2007年手机年会上,夏新电子副总裁黄爱平说。

    继推出P800之后,多普达在今年将P系列产品定义为拥有GPS导航功能的产品。多普达COO许伟德表示:“明年多普达将继续加大GPS手机市场的投入,让用户体验更为便捷的移动生活。”

    “目前,GPS手机的参与者还太少,参与者再多一些,最好是多些国际品牌,这样才会成为主流。”夏新总裁李晓忠表示。

    将GPS作为重点业务发展不无道理。赛迪顾问数据显示,目前GPS导航手机市场占有率约为2.3%,随着3G的发展,预计在2011年,GPS手机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

    在过去的一年中,包括导航方案提供商、接收芯片提供商、导航地图软件提供商、其他内容提供商以及内容服务运营商等的国内导航手机产业链已逐渐形成。

    “目前,凯立德的移动导航系统能够兼容Windows、Linux、Symbian等主流开放式操作系统、并支持Nucleus等多种封闭式操作系统。不但能够应用在智能手机的平台上,更能支持绝大部分的非智能手机,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在已有手机上安装移动导航系统,实现导航功能。”导航地图软件提供商凯立德董事长张文星介绍。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燕玲表示,运营商推出的GPS导航业务,虽然有助于提高数据业务的收入比例,但采用包月形式对用户不具有吸引力,可能很难冲击现有的手机导航市场。

    随着基于手机增值业务的日益丰富,究竟哪种业务能创造如短信业务一样的辉煌?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或终端商都在“广泛撒网”。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