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联合我国相关部委、国际学术组织共同举办,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承办的“一带一路空间认知国际会议”在北京闭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对遥感地球所发起的“数字丝路”(DBAR)国际科学计划给予全力支持。作为此次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大会发表《一带一路空间观测国际合作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宣言》指出,在过去几十年,对地观测技术在全球的空间技术、航海、地理信息系统、绘图、勘测以及信息交流、数据共享等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危及全球的环境压力,使得对地观测国际合作尤为重要。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风险已经为未来对地观测技术发展展现了一幅全景发展图。
未来几年,对地观测技术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将日趋显著,在扶贫、食品供给、缓解气候变化、减灾、城市发展、生态资源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潜力巨大。
《北京宣言》呼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多边合作机制与框架,优化对地观测数据的使用,促进对地观测技术的科学运用与对地观测数据的共享服务,拓展政府部门、国际科学组织、教育科研团体,以及致力于对地观测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商业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变化。
决策者们积极参与对地观测相关策略、计划、政策、法规及实施标准制定等诸环节,为对地观测合作与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文|3sNews 龙薇)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