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领域,无人机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你认为无人机在工程建设领域只用于工程监控与航拍,展现工程进度,那么你错了,实际上,无人机还能充当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重要工具。
前不久,大岳高速洞庭湖大桥岳阳侧索塔塔顶上一台八翼无人飞行器从岳阳岸主塔门架起飞,飞行7分多钟后,将直径2毫米的纤维绳先导索牵引至君山侧塔顶,完成两岸牵引绳对接,顺利完成大岳高速洞庭湖大桥先导索架设任务。据悉,大岳高速洞庭湖大桥是湖南路桥继矮寨大桥后承接的又一世界级悬索桥,主跨跨径1480米,是目前世界第七、国内第三大跨径桥梁和世界第二、国内第一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总投资36.67亿元,建设工期4年。
据大桥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大桥关键受力结构为主缆体系,单根主缆长2600m,重达10624t,由175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127根直径5.35mm的高强镀锌钢丝组成。由于大桥建设于湖上,建设规模大、施工条件复杂,千米级悬索桥先导索过江施工受地势、气流、水域条件、航道要求等影响,一直是主缆施工的技术瓶颈。
“相比人工拽拉、拖轮牵引、火箭抛送、热气球牵引和直升机牵引等先导索过江传统施工方法,无人飞行器有体积小、重量轻、操控简便、安全高效、不受地形影响、无需封航等优点。”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方联民介绍说,为保证先导索过江安全、高效,通过多方论证,湖南路桥最终采用经济适用且具有创新意义的无人飞行器牵引先导索过江的方法。
自然,无人机航飞也受到了气流、风速、湿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在施工前进行了多次无人机试飞,有效保证了此次先导索架设的安全和进度。
除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我们也在5·1小长假期间,不断听到各地交通执法部门利用无人机之力占用应急车道、分析路况等新闻。无人机已然飞入了公众视线,走入了百姓生活,这也将为无人机产业的繁荣提供旺盛的生命力。(文|3sNews 龙薇)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