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News讯 近日,我国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共同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空间3D打印机。
据介绍,该空间3D打印机可打印的最大零部件尺寸为200×130mm,该尺寸是NASA首台空间在轨打印机打印尺寸的2倍以上,并超过今年3月26日NASA运至国际空间站的升级版3D打印机打印尺寸。
据悉,该3D打印机日前已在法国波尔多完成了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试验中,通过93次失重测试,验证了微重力环境下3D打印装备的关键技术与工艺,实现了塑料和复合材料2种材料,以及失重、超重和正常重力3类工艺参数的4种模型的微重力打印,获得了微重力环境对3D打印工艺参数影响的实验数据,为我国2020年完成空间站建造及后期运营奠定了基础。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段宣明说,空间3D打印制造技术的打印速度为10-30毫米/秒,可以在一到两天内打印出需要更换的零部件,且适用于绝大部分零部件,在空间站运营、深空探测等任务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台空间3D打印机能够适应任何角度的倾斜并正常完成工作。空间在轨3D打印制造是解决空间站维修保障需求的有效方法。我国首台空间3D打印机的诞生,对我国完成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整理|3sNews 陈浩丽)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