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图国际化已经花了一年多时间铺路,这其中就有下面这几个时间节点:
2014年底,发布香港地图。
2015年初,完成港、澳、台地图布局。
2016年春节前夕,上线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四国地图服务。
然后在4月19日这一天,百度地图正式确立其国际化战略。虽然相比国内其他地图友商而言,百度地图在国际化方面起步更快,但对标早已在国际市场中扬名立万的谷歌、Here等地图品牌,百度地图才刚刚起步。
百度地图国际化,正当时?
在谈到为何在此时间点确立国际化战略时,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指出两点。
其一,回溯过去几年间,百度地图在资质、队伍、能力方面始终投入建设;在移动互联网机遇下,开始逐步实现从PC端到移动端的过渡,在进一步满足国内用户需求的同时,打造以地图为入口的服务生态。这是一个在国内市场积累的过程。
其二,当国内需求的问题基本解决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出境游市场近两年间迎来爆发增长期,人们迫切需要信息化的工具,以提高出游体验并更方便地进行各类消费。这时候,百度地图在国内市场的业务积累,可以照搬经验到国际化市场。
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境游人数由2010年的5300多万人,一路飙升到2015年的1.2亿人,创造了超6400亿人民币的消费神话,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百度地图从这个角度切入国际化,意图也就是非常明晰。
决意满满
百度地图国际化战略的野心的确不小,在官方口径中,具体则包涵三个阶段和一个短期远景。
第一阶段:面向1亿中国出境游用户提供地图服务,并在2016年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阶段: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提供本地语言版本的地图服务,提升百度地图在当地的影响力。
第三阶段:将百度地图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
短期远景:到2020年,百度地图50%的用户将来自海外,成为真正的“世界地图”。
差异化谷歌,重视出境游服务体验
面向第一阶段,在李东旻看来,加持国际化战略的百度地图与谷歌地图等国际化友商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们将更注重切入用户的出境游体验,这主要包括用户在不确定去哪儿游玩、娱乐、消费、餐饮的时候,在地图上能有基于兴趣的推送,引导用户完成各种各样的出境体验;这与仅作为定位导航工具的谷歌地图,根据已确定目标单纯完成一次导航服务,有较大的不同。
如何构建百度自己的国际化地图数据渠道?
百度地图事业部国际化总经理张少宇提到百度地图将通过以下渠道,不断完善他们的国际化数据:
1.结合开源地图OSM的数据。它的应用门槛最低。
2.现阶段正在与Here地图进行合作,这是一个重要的数据来源。
3.和有国际化业务的国内企业合作。比如这次百度地图跟银联合作,能在产品中向用户推荐海外支持银联服务和消费的POI。
4.和当地企业合作。比如在百度地图的日本版图服务中,日本最大的广告与传播服务提供商电通集团成为了百度地图的合作伙伴,除了促进消费以外,电通提供的当地数据,也将作为地图数据的重要补充。
5.投资、直接并购相应的本地生活服务提供商获得数据,或者向当地图商采购数据。
6.自主采集数据。受制于很多国家对境外企业进行测绘任务的限制,自主采集数据还并不是一种主流的手段,但百度地图仍然在热门国家积极对接中。
困难重重?
澳大利亚悉尼地图数据
尝试体验国际化的百度地图,却发现体验不太尽如人意。以澳大利亚的悉尼为例,数据整体并不算新,其中包括尚未完善悉尼本地的地下轨道交通信息,POI数据也并不丰富。
张少宇向3sNews表示:“当前海外地图的计划是先有再优,一开始会快速铺设一些国家和地区,让国人有基本的体验,例如日本公交很多没有,但地铁很完善,在日本地铁是最重要的,用户也比较认可,这就是先有再优的策略,能满足先满足,然后再迭代。另外我们会重点深耕中国人出境游最多的、访问频次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按照这个节奏来划分并完善。”
因此,用户也需要花时间等待百度地图对海外数据的持续更新和优化。
而面向国内用户,地图数据的中文化也存在挑战,特别是很多POI没有非常准确的中文名称。张少宇对此提到,会通过百度旅游、携程、去哪儿等战略体系下的产品,以及通过和国内权威旅游机构、杂志的合作,协助海外地图数据的中文化和搜索。
在李东旻看来,对数据的挖掘、整理、应用,正是百度最擅长的事情,这里面不会有太多困难。尽管,要实现第一阶段的任务目标,对全球越来越多国家数据的整理和处理,提高用户体验,仍然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文|3sNews Melody 编辑|3sNews 陈启临)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