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在同行中较先提出新的想法,但因缺乏足够的实验支撑,两院院士李德仁在同行面前痛失发言权。
日前在武汉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说,至今,他都以此为最大的遗憾。
5年前,他在西安举行的一国际学术会议上,对遥感影像中的“变化检测”技术提出了新想法,会后即带着博士生展开研究。
这项工作要求对遥感影像“不同时段”和“不同状态”的变化进行分析。李德仁的团队做了不少实验,但因没覆盖不同的地形,变化程度也不够,作出的论文就缺乏力度和说服力。
而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科研小组做了德国各个数据库的变化检测,其中还做了该国一个州几百幅图的变化检测。
随后的一次国际大会上,因有大量实验支撑,德国同行发言了。因底气不足,李德仁不敢发言。
李德仁昨天说,他不希望年轻一代的中国学者也会有自己的这种遗憾,而现实是,他常看到一些博士生论文,约100页的文章,80多页是理论推导,其中约50 页是抄的,最后的实验论证用20多页就混过去了。不少文章提出一个理论,实验例子也就一两个,经不起反复推敲。
李德仁说,这样点到为止式的做学问,贻害无穷。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