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News讯 3月3日,由GIO俱乐部|泰伯智库主办、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泰伯大视野·GIO产业沙龙在京举办,此次沙龙的主题是“冲破囚笼-微小卫星商业化的中国式挑战”,50余位重量级GIO们出席了沙龙活动。
在嘉宾分享各自报告后,多位到场嘉宾围绕“微小卫星商业化的中国式挑战”进行了热烈的小组讨论。
张晓舟:大家好!现在我们在卫星通信系统,包括像宽带卫星通信、记载卫星通信、小型无人机的飞控系统,以及和航天系统的新上的载荷方面,还有新的合作。也在和一些国内微小卫星的企业合作探讨,业务也开展起来了,可能有一些保密的原因不能详细讲,但是请大家相信,我们现在业务扩展的范围已经比较广了。
谈到今天的话题,我有几个问题谈一下,第一是国家政策隐性的障碍。门打开,你可以进来,但是你不知道门上的锁在哪,你怎么打开。很多时候更多的是一种宣传,或者是政策上的引导支持,比如像美国政府的支持,我拿出多少钱,我实实在在的给你,或者我有多大的资金支持给商业市场的公司,机会面前人人均等,你靠你的价格,你靠你的服务,靠你的产品来争取,我优胜劣汰给你支持,在未来多少年之内,我用国家的资金来支持你发展,同时对传统的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机构的一种平衡和制约,或者说互相促进,把吃肉的鱼放在鱼缸里,大家都跑得快,其实是有助于行业发展。
还有一个我比较同意欧比特谈到的,发射平台,因为涉及的技术门槛比较高,有没有可能形成一种机制,就是报备注册,提前预约,在整体的运载能力之外,有点像搭车的概念一样,你甚至可以提前把空间或者载荷买下来,让你地面的发射比较有序化,或者说时间可控了。
另外一个,对于新生的投资,不管说希望参与微小卫星项目,或者有机会的个体也罢,公司也罢,到底是我从头开始做一件事情,还是利用现有的平台和资金去搭车。我们也做过更好的尝试,也在和一家民营企业洽谈。
最后卫星真正飞上天以后,但是这些卫星不会像大卫星一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可能是3、5年,以我们现在的技术达到5年就不错了,5年之内你把钱挣不回来的话,你就是在烧钱。小的时候我做一个木头汽车,大了以后我有钱我做一个真汽车,如果你只有商业模式支撑,没有用户来帮助你的话,这个钱也很容易烧不下去,我想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就是大家也希望有一些投资,或者项目支撑。空客有一个庞大的计划,其实跟工业4.0有关系,就是用工业4.0概念,重塑空客整个内部的生产、管理、研发。如果你的想法很好,我们从技术、甚至资金上给你一定的支持,我们合作做一些下一代或者未来的事情,大家可以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建立起联系,我们计划是全球性的计划,希望大家能够有好的点子,好的想法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我们会和你一起成长,一起发展,甚至于我们会投入我们的资金,投入我们的技术力量,跟你一起做这个事情。目前大概就是这样,待会儿讨论我们再详细聊。(整理|3sNews 任珊珊)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