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刘豪:微小卫星已呈现井喷之势

预计2014到2016年,50公斤以下微纳卫星发射达650颗以上。

  3月3日,由GIO俱乐部|泰伯智库主办、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泰伯大视野·GIO产业沙龙在京举办,此次沙龙的主题是“冲破囚笼--微小卫星商业化的中国式挑战”,50余位重量级GIO们出席了沙龙活动。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主任刘豪做了名为“微小卫星发展的技术路线图”的报告,从技术角度给大家介绍了近年来微小卫星的发展情况。刘豪表示,微小卫星已呈现井喷之势。以下为演讲实录(未经本人核实):

泰伯网

  刘豪: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的题目虽然叫微小卫星发展技术路线图,但鲁迅说过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主要从全球微小卫星技术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理一理技术发展的脉络。

  大家都知道,国内外比较公认的对微小卫星的划分是,100到500公斤是小卫星的范畴,10到100公斤是微卫星,10到1公斤是纳卫星的范畴,小于1公斤是皮卫星、飞卫星的范畴,卫星的质量正在朝着两极化发展,超大型和微小型,超大型就是越来越大,6吨、8吨、10吨大型的卫星,微小型就会越做越小。现在微小卫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500公斤以下的微小卫星增长非常迅速,特别是50公斤以下微纳卫星是主要的驱动力,预计2014到2016年,50公斤以下微纳卫星发射达650颗以上。实际上每年都会有数百个微小卫星发射,2014年实际是162颗,2015年是149颗,2016-2017预测稍微有点乐观,但是也是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增长的态势。

  这是欧洲咨询公司发布的一个小卫星的市场预测,5年预计发射510颗小卫星。2015年度也有21颗微小卫星发射失败,在2015年总发射170颗。从2009年到2013年发射1到50公斤的小卫星只有12%是用于遥感或者其他对地观测。

  微小卫星项目,国内需要提到的是希望2号,是我们航天东方红研制的,它包括6颗卫星,希望2A是28.5公斤,希望2B、2C是9.5公斤。开拓1号,这是我们深圳东方红研制的,一个是开拓1A,110公斤,开拓1B,2公斤。开拓3是6颗,1颗20公斤级主星,1颗1公斤级手机卫星,还有4颗0.1公斤的飞卫星。

  紫丁香2,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重12公斤,主要是学生在研制一些这样的项目。上科大2号,它也是三颗卫星,2.9公斤、2.2公斤和1.7公斤,主要是小型的光学相机,自动识别系统,包括星载设备。

  国外的商业项目,需要提到的一个是Skybox,他的24颗卫星的首批12颗,大概在今年和明年陆续发射,第二代12颗已经启动。

  Planet Labs的鸽群项目,大部分硬件没有经过长期的飞行认证,它的单星发射成本低于30万美金。

  飞天全球公司在15年提出了60星星座,50公斤,地面分别率1米,计划在2019年建成,设想在90分钟之内能够覆盖全球59%区域的图像。天鹰航天公司,他们也是计划在2016年开始发射。斯派尔公司,他们提供气象服务,2015年成功发射了4颗。

  加拿大地球直播公司,宣布构建全球首个双模式商业遥感星座,大概在2019年到2020年发射。一网公司签订了900颗广播卫星合同,计划2018年开始发射。前10颗是在空客研制,后面890颗是在一网公司研制。

  DG公司,刚刚宣称在阿拉伯成立了一家联合公司。美国的第二代全球星座已经完成部署,2014年第二代也是进行了成功发射,去年成功发射11颗。

  2014年美国也宣布了150颗立方体星座,基于天气的WIFI。光通信和敏感器验证,单星3公斤,他采用GPS定位,采用汽车用的雷达和鼠标激光器进行制导,他的测控系统故障,也有可能是采用了比较廉价的器械导致的,最后激光通信测试是没有完成。

  手机卫星除了欧洲、美国、日本等等,包括中国,也都在研制这种手机卫星。萨里公司在2013年2月25日全球首个智能手机卫星由他们研制升空,他们是采用3D打印的零部件。

  NASA手机卫星,也是希望把航天工业向全球众多的群体开放,只有群体越大,咱们这个市场才能做得越大。它也是采用了类似于APP快捷经济的有效模式,单星成本是3500美元。2013年4月发射了首批1.0和2.0,13年11月发射了立方星2.4都是进行一些技术实验。

  芯片卫星也是一个很前沿的种类,2014年4月,母卫星KicKSat成功发射,但是在布撒的时候发射故障,没有成功。每一颗卫星质量小于10克,KicKSat1搭载了124颗,KicKSat2计划今年发射。

  细胞星,它的概念有点类似于美国早年提出来的F6的概念,即每个卫星都是一个单独的分离的自由飞行的模块,细胞星的概念,也是把各个功能结构进行分离,但是它是附着在有效载荷的周围形成一个整星。美国研制的细胞卫星在去年成功发射,是由6个基本单元的细胞拼接而成,计划在今年的秋季进行第二次发射。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