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汽车品牌没有进入主流高端汽车领域,但目前的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机会来了,人工智能技术将中国推向无人驾驶的前沿。
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预计,3年内,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将在限定区域产生商用,2020年达到规模量产。10~15年,中国每100辆新增的汽车有80%都是新能源汽车,80%是自动驾驶的汽车,80%是用来共享的汽车。
而这项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或将从公共交通开始。百度已经和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签署了合作项目,具有百度自动驾驶功能的公交汽车或将首先在亦庄试点运行。
两种技术路径,百度走的是谷歌派
在王劲看来,整个无人车行业分两种技术流派,一种是传统车厂,一种是互联网公司,与传统车厂不同的技术路线,关键之一在于是否使用激光雷达。百度的做法类似于谷歌,一步到位,直接切入全自动驾驶,而传统车厂则是辅助驾驶然后一步步升级。
目前百度无人驾驶使用了64线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频等感应器,而目前传统车厂走的往往是VideoCamera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技术路线。这类成本较低的传感设备在做辅助驾驶时足够用,但无人驾驶却不够用。技术的突破才是驱动产业变革的根本机会。”王劲说。
尽管有些神秘,但百度与宝马合作的无人驾驶汽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去年12月,该无人驾驶车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在此前的多次测试中,雾霾天气并没有对自动驾驶产生太大影响。而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不久前接受采访时透露,不仅自身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还与百度合作研发两三个月了。
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百度方面透露,在国际通用的KITTI测试车辆检测项目中,目前百度的车辆识别准确率达到89.32%。此外,百度无人驾驶拥有自主研发的基于摄像头的自动驾驶环境感知技术,包括车辆检测、跟踪、距离和速度估计、路面分割、车道线检测等多项技术;而在高精度定位技术上,百度无人车技术已经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相比于GPS定位精度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在智能决策上,它能根据实时感知的环境信息、高精度地图等,进行最优路径规划,预测周边车辆和行人的行为和意图,做出适合路况的行车决策,从而能控制汽车正常行驶。
汲取前车之鉴 比拼综合能力
在无人驾驶领域,先行一步的谷歌已经在今年2月拿到了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机构(NHTSA)的认定文件。
“我承认谷歌在我们前面。”王劲说,“我们有一些在基础技术上的竞争,比如汽车识别、人的识别等等,但差距不会那么大。谷歌在无人驾驶上走得早,百度有后发优势。谷歌前期投入的很多东西,我们绕过了它们走过的弯路和踩过的坑,真正比拼的是后面综合能力谁走得更快。”(文|3sNews 龙薇)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