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公布的第18版卫星产业研究报告称,2014年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为3227亿美元,卫星产业总收入约为2030亿美元。
随着航天政策的不断放宽、相关创业的技术门槛降低、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等,越来越多的卫星创业者融入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了解目前的市场环境至关重要。从商业模式来划分,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卫星创业公司包括:
通信服务
SpaceX:成立于2002年,除了可回收火箭,2014年“钢铁侠”就透露公司正在研发微型卫星打造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SpaceX计划发射4000枚低价小型卫星,如果一切顺利,2020年左右可以正式提供服务。
自成立以来已获得累积超过12.5亿美元融资,2015年初,SpaceX从谷歌和Fidelity拿到了10亿美元的投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O3b(other3billion):成立于2007年,旨在为全球“另外30亿”没有网络覆盖的人提供网络服务,其使用的是中地球轨道(距离地球约8000千米)卫星。目前已拥有12颗运行中的中地球轨道卫星,初始星群容量达192Gbps。
自成立以来,O3b经获得累计超过1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谷歌、卫星巨头SES、有线电视运营商LibertyGlobal、投资银行Allen&Company、南非开发银行等。其中,Google自2008年就已经开始投资O3b。
科创航天:成立于2011年,希望通过重量几十公斤微小卫星搭建通信网络。除了具有强大的卫星制造能力,他们还积累了大量航天爱好者用户,未来会由这些用户众包完成下行基站的建设,提升测控覆盖率及通信下行带宽。
目前已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融资,投资方为中科红旗原副总裁黄思源。
OneWeb: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发射低轨小卫星组建通信网络。计划发射648颗卫星,完成对地面局部区域的互联网覆盖,目标用户是消费者和小型商业客户。
2015年1月,维珍集团(Virgin)与高通(Qualcomm)宣布将各投数千万美元以支持OneWeb的项目。2015年6月获得5亿美元A轮融资。
影像服务
Skybox Imaging:加拿大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提供卫星实时影像服务平台。到2014年3月时,共有24个小型卫星在轨。
2014年,谷歌斥资5亿美元收购Skybox,此前,Skybox已获得累计9100万美元融资。
Planet Labs:成立于2010年,致力于建设廉价高效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系统,目前已发射的卫星总数已超过70颗。他们计划2016年实现每天更新一次全球影像数据。目前用户包括建筑设计公司Woolpert,地图公司Geoplex等。
自成立以来经获得超过1.58亿美元融资,投资方除了各投资机构外,还有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以及投资过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的俄罗斯亿万富翁的尤里·麦纳(Yuri Milner)。
Satellogic:阿根廷公司,成立于2010年。致力于打造包含300颗卫星的近地轨道卫星网络,客户可以廉价获取实时地球影像数据资料。有消息称,今年4月,他们将用我国长征火箭发射16颗卫星。
共筹得2000万美元。2015年5月,获得A轮融资,金额未公布,投资者中包括腾讯。
BlackSky Global: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快速获取卫星影像,90分钟可获得覆盖全球95%的卫星影像,而成本只是市场价的10%。公司计划2016年发射6颗卫星,并在2019年打造一个由60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卫星每天在一些主要城市上空重复拍摄40-70次。
2015年3月,BlackSky的母公司SpaceFlight Industries宣布在B轮融资中获得2000万美元。
OmniEarth: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提供卫星影像服务,计划发射18颗卫星,提供2-5米级别的卫星图像服务,一天一更新。OmniEarth并不生产卫星,而是使用Dynetics和Harris研发生产的卫星。公司计划在2016年第一季度发射第一颗卫星,2016年年底前再发射5颗,2018年前完成另外12颗卫星的发射。
2015年5月公布A轮融资,金额为500万美元。早在2014年,公司就曾获得种子轮融资,但并未对外公布金额及投资方。
UrtheCast:成立于2014年,从外太空拍摄地球、实时传输高清视频到地球。2014年3月发布首批拍摄的地球图像。公司由英国、加拿大、俄罗斯三国共同投资设立。
成立以来,共对外公布了两笔融资,合计大约1400万美元。2012年8月获得450万美元融资,2013年12月获得1000万美元融资。
数据服务
PlanetiQ:成立于2010年,提供基于卫星的气象数据服务。其研发的Pyxis传感器安装在卫星上,可追踪穿过地球大气层的GPS信号,对全球范围内的气温、气压和湿度进行测量。公司计划到2020年部署18颗卫星,获得800万个信号监测点。
共对外公布5笔融资,合计约5195万美元。2011年4月获得100万天使融资,2011年12月获得4200万美元A轮融资,2013年5月获得675万美元B轮融资,2014年2月获得1500万美元C轮融资。本月,他们还获得了2500万美元D轮融资。
Orbital Insight:成立于2013年,主营基于卫星图像的数据分析。公司从其他卫星公司购买图像,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分析。
成立以来共宣布两笔融资。2014年2月,获得种子轮融资。2015年5月,获得870万美元A轮融资。
Spire:成立于2013年,计划向太空发射100多颗鞋盒大小的卫星CubeSat,通过测量穿过大气层的GPS卫星信号获得相关数据,获得大气温度、压强和湿度曲线之类的气象数据。
共获得约7000万美元融资。其中,2013年获得两笔种子融资,共计150万美元。2014年6月获得2500万美元A轮融资。2015年6月,获得4000万美元B轮融资。
Windward:以色列一家海上数据及分析服务提供商,成立于2013年,通过商用卫星追踪船舶交通状况,不仅为金融及交易市场提供分析,还为海上走私或非法捕捞等提供起诉依据。
自成立以来,对外公布了2笔融资。2013年11月获得A轮融资,金额为500万美元。2015年4月,获得Aleph以及HorizonsVentures1500万美元的融资。
Descartes Labs:致力于农业卫星数据分析,通过对包含可见光和红外光谱的卫星图像进行校准和分析,更好了解全球农作物生产,为农业提供关键数据。
2015年5月,Descartes Labs从美国国家实验室脱离并获得33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VenkyHarinarayan。
运营服务
Outernet: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搭建一个覆盖全球的微小卫星广播网络。公司主要研发10cm见方的小卫星,计划2020年完成网络的覆盖。
Outernet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融资情况。据说在2014年2月时获得了种子融资,金额和投资方都不详。
九天微星:成立于2015年,“太空界的小米”。把这颗卫星打造成一个IP,围绕卫星打造粉丝和社区,让全民参与进来,一起玩卫星。他们正在设计的首款卫星除了搭载高分辨率相机,还包括激光发射器,网络摄像头,纳米卫星等设备。
公司于2015年7月份签署了搭载发射的服务协议,10月份完成种子轮融资,12月完成第一颗卫星“微星一号”总体设计,2016年2月有望完成A轮融资,4月完成样星的研制,预计12月前后搭载发射升空。
其他行业
Planetary Resources: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太空探索及资源开发,例如从外太空获得水、油及铂金这样的贵金属矿产资源。公司目前的主要商业重点是ARKYD系列采矿器,2015年7月,试验性采矿器ARKYD3Reflight发射升空。
过去几年,公司已经获得了至少1220万美元融资。投资人中除了有Google创始人、董事长、前微软高管、前高盛集团CEO,也包括维珍集团的创始人布兰森,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等。
Kymeta: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生产一种能在卫星和移动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和轮船)之间建立宽带连接的高性能天线mTenna。目前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预计于2017年年初进入大规模生产。
成立以来共宣布4笔融资,累计融资超过1.4亿美元。2012年8月获得1200万美元天使投资,2013年6月获得5000万美元C轮融资,2014年12月获得2000万美元追加融资。本月,又新获得6200万美元D轮融资。其中最知名的投资人就是比尔盖茨了。
Deep Space Industries:成立于2013年,主营业务与Planetary Resources类似,都是希望在小行星上寻找地球上罕见的资源并加以开采。此前,他们曾计划2015年发射飞船Firefly进行采矿,但无进一步消息。此外,他们还计划发射无人驾驶飞船,拦截飞向地球的小行星,并在这些小行星上找到铂金等矿物。
目前,公司仅宣布获得两笔种子融资,金额暂未公布。
AccionSystems: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打造针对微小卫星的电力推进系统。相比化学燃料,电力推进系统更加高效且成本大幅降低。公司第一款产品是一个口香糖大小的微型芯片,可以被应用于诸如Cubesats这样的微小卫星。
2014年,Accion Systems进入GFSA孵化器(GlobalFoundersSkillsAccelerator),2015年1月获得200万美元天使融资,2015年7月获得美国国防部300万美元订单合同。(文|3sNews 葛宇)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