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是无人机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人们对无人机领域的探索还远远没有结束。如今大多数无人机还要依靠人类控制,多数时候它们只能算是相机或其他设备的载体。但无人机的前景远不止如此,未来,专家们将为无人机添加新的大脑——人工智能系统(AI)。
MIT的Eyeriss
Eyeriss是一种可以安装到移动设备上的人工智能芯片,这种芯片只有手掌大小,但是具有168个内核,并基于“神经网络”来工作。它的“神经网络”是在模拟人类大脑的基础上建成的。
据悉,这一技术可能以无人机或机器人的形式用于战场,并且能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其它物联网设备上处理复杂的深度学习任务。
Google的TensorFlow
TensorFlow 是 Google 自己开发的全新机器学习系统,主要是基于模仿人类心智的“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库。不久前,Google宣布开源TensorFlow。最近,TensorFlow Serving 的代码和部分相关教程也已经可以在 GitHub 上获取。
此外,高通最近也宣布研发出了可执行复杂AI任务的处理器。
此前,Raffaello D'Andrea(拉菲罗·安德烈)于2013年在 TEDGlobal 的机器人实验室,展示了一款四旋翼机器人飞行器能够协同自动抛球、接球、平衡、空中翻滚旋转,甚至能够像魔术师一样,在空中载着盛水的杯子跑来跑去,让魔术手杖在空中四处游荡。去年年底Skype的两位创始人也推出了能自动过马路的送货机器人。
我们已经可以预见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结合,将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宜。不仅是生活方面,实现人工智能的无人机也将在工业检查、建筑工地、山地救援和警务工作中得到应用。(文|张瑜奕)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