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分享经济鼻祖Airbnb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透露,公司已于今年夏天完成近15亿美元的增资,该公司的市值已达255亿美元。仅次于Uber和小米科技。
Uber、小米、Airbnb占据全球创业公司估值前三甲
成立于2008年的Airbnb提供全球190个国家、3.4万个城市的房屋出租资讯,随着营收逐年增长,Airbnb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从去年4月的100亿美元到今年3月的200亿美元,一直到现在的255亿美元。
而分享经济模式的另一个代表——Uber,正在寻求G轮21亿美元融资,增资显示市值已达到625亿美元,而去年年底“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最大的品牌之一”——小米公司的市值便已超过460亿美元。
90年代以来科技公司纷纷涌现,许多初创企业不懈奋斗的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功上市。以成立3年就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为例,截至2015年12月11日收市,亚马逊市值超3100亿美元。但有人假设,如果亚马逊当初坚持在私有市场募资而不是公开上市,那么极有可能发生的就是,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亚马逊因为无法从私有市场融到资金而死去。
私有市场>挂牌上市?
但是,近来似乎硅谷风向已转,IPO对于创业公司的诱惑力越来越小,多家估值数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还在持续从私有市场募得资金,却迟迟不肯上市。最为典型的代表也是他们:Uber和Airbnb。
在最新一笔融资后,Uber在成立5年时间内的融资总额将超过120亿美元。尽管每年营收已超过100亿美元,但Uber表示,目前公司没有上市计划。而上一家估值超过60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还是2011年时的Facebook。
有专家认为,目前这些创业公司选择死守私有市场而不肯上市也许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投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这是上市对创业公司诱惑减小的原因之一
传统风投机构一般会在创业公司初期进行注资,两三轮投资初创公司IPO后,会出售持有股份获取投资回报。而近年来创业公司获得融资的途径增加,难度降低。私有市场估值增加,金融机构加入风投市场后更加看重被投创业公司的业务前景和投资所持股份,不一定要求初创公司上市。
虽然融资难度减少是Uber和Airbnb等科技公司保持私有化并持续募资的原因之一,但资金量越来越大背后就会隐藏着巨大危险。例如今年11月在陆纽交所上市的移动支付公司Square,IPO之前估值60亿美元,但按照上市当天的9美元发行价,市值却缩减至27亿美元。
2. 运营上市公司的压力更大所以很多创业公司负责人不希望IPO
一方面,IPO需要一系列财务梳理与规划,上市的财务条件都是硬性指标,意味着创业公司需要组建一定规模财务顾问和法务顾问团队。另外,私募市场股东对于非上市公司的运营更有耐心,类似刷单等丑闻会造成股价大幅波动,增加企业负责人压力。
但是,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规定,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股东超过500人的公司需遵守类似上市公司的业绩公开规定,对投资人保持透明。因此,硅谷的独角兽即使不愿IPO恐怕也避免不了必须要有的财务梳理与规划。
3. 保持私有化或更有利于创业公司实现长期战略
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案例,一向有主见的扎克伯格却要“逆天而行”:虽然2012年上市后Facebook股票一路飙升,但扎克伯格却并未冲昏头脑,而是公布了一项长期战略,表示未来10年Facebook将需要巨额投资、开发以增强现实为中心的新一代计算平台,吓跑了许多投资者。当天盘后交易中,Facebook股价跌幅一度达到11%。很明显,扎克伯格以牺牲短期的盈利来执行长期战略,但这反而促进了公司更大的创新。
但也有人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对股东和员工负责。上市后,创业公司才能真正实现公开估值,取得公信力、吸引潜在客户,扩大资金池、准备实施并购,并且能使初期股东和员工有机会变现一部分股份。
根据《华尔街日报》上个月的一篇报道,Airbnb今年三季度营收为3.4亿美元,订单总额为22亿美元,这两个数字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左右。今年8月,路透社公布的一份投资者文档中显示,Uber的拼车订单总额从2013年的6.88亿美元增长至今年预计的108.4亿美元,而明年预计的订单总额将高达261.2亿美元。
二十大创业公司估值排名出炉
近日也有媒体评选出国内二十大创业公司估值排名,榜单对互联网属性的未上市公司进行了全面扫描,以公开的企业融资及估值数据为基准,得出了以人民币为单位的一级市场企业估值。
结果显示,超过100亿估值的创业公司达18家,而最强者蚂蚁金服估值已经达到了3400亿人民币。据了解,马云占有蚂蚁金服约10%的股份,价值大概在350亿左右。排名第二位的小米科技在崛起的速度上超过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大前辈。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