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地图信息不全背后原因复杂

按照出版社的惯例,为了保证一定的盈利、避免积压存货,一般是前一版地图基本售完,再修订出版新图。

  前两天,读者黎先生来电,称近日买了一张广东省地图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地图》,发现他所居住的白云区嘉禾、均禾等地早在8年前已转为街道办事处,纳入市区范围,却仍未能在这张地图上出现,感到不解。

  容纳不下 只好舍弃

  记者随之与黎先生取得联系并查看这幅地图。原来黎先生所不满的是,白云区黄石以北的整片广州城区都未能纳入“中心城区”的范围,嘉禾、均禾也在其中。他说,我们这里日益繁华,人口也密集,为什么就不是“城里”了呢?地图怎就不能与时俱进?记者带着这个疑问来到广东省地图出版社,有关负责人与地图编辑们耐心回答了相关问题。

  编辑叶雁玲说,读者的疑虑主要出在“中心城区”这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上。广州市区形状近似正方形,而通常这种规格地图的纸张是长方形;要照顾读者对某些区域查看清晰的需要,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尺,纸幅有限,只能切割出去一部分地域。在编绘这张地图时,编辑综合了各种因素,如要将广州市东南的亚运城、大学城完整涵盖进来,所以只能“舍弃”北部白云区的部分街办,这张图因而也只是命名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图”。

  “如果读者想查看北面的区域,也有其他种类的地图可以选择,例如我们社出版的《广州市地图册》或《白云区街道图》,开本、版面足够大,就没问题了。”叶雁玲介绍。

  地图编辑 一肚苦水

  当下城市发展这么快,新道路开通、新场所落成、新行政区划变动,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到地图上?说到这里,编辑们“苦水”不少。

  出版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更新地图上信息主要靠三种途径:一是出版社的资料员去各部门收集资料;二靠编辑通过报纸、互联网等媒体收集信息;三是编辑实地进行外业调绘。编辑们表示,好在现在媒体发达,互联网上的共享信息很多,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只能靠从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处“拿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该负责人说,以往地图出版社只需出具介绍信,然后到各个掌握公共资源的部门、单位去申要变更信息就可以开展工作。可是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了,很多部门有了自己的成本核算、利润考量,对这种公益性的“供料”没有积极性。

  “我们是省内唯一的一家地图出版社,负责全省区域内的地图编绘。地图编制有其专业的特点,政治性、科学性都很强,也有很浓的公益色彩。如果像这样需要到处付钱,我们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而在国外,地图的编制都是由国家出资买单的!”该负责人表示。编辑们也认为,按照惯例,地图出版机构是应该与公路局、规划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建立相互协作机制,实行信息共享,但现在状况远不理想,更希望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记者从侧面打听到,按照出版社的惯例,为了保证一定的盈利、避免积压存货,一般是前一版地图基本售完,再修订出版新图。正常情况下,一版广州市交通旅游图大概1-2个月就可以卖完再版。可现在,几乎是“零成本”的盗版地图已成为城市顽疾,所以造成正版地图的销售、出版周期成倍延长,业内人员也颇为无奈。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