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瑞文·马策:宝马仍然担心研发自动化驾驶是否正确

发展自动化驾驶,表现出宝马公司目前既放不下过往对汽车文化的沉淀、又想对前沿科技一体均沾的态度。

泰伯网

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 瑞文·马策

  7月22日,2015智能汽车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瑞文·马策就宝马在高度自动化驾驶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与此同时,他在演讲中也指出宝马在未来汽车科技中的挑战,今后的不确定性,甚至让宝马还得回归一个传统车厂身份的原点。

  宝马为什么要研究高度自动化驾驶技术?

  对一家源自德国、强调驾驶文明体验的传统车厂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问题。瑞文表示,相关项目的开展,实际上仅仅是从去年在德国起步的,至于驱动力,有三个方面影响着他们。

  第一,造成汽车事故的原因,大多是人为造成。比如人们在驾驶过程中接听电话、与车内其他人交谈,使用一些多媒体设备,或是驾车人某些错误的决策造成的事故等等。宝马希望针对这些常见的隐患,作出应对,从而消除这些因素。

  第二,驾车人可能因为自身状况,突然出现在状态和能力上不足以驾车的情况,比如健康突然恶化,这时候汽车容易出现失控的情况。宝马公司务必考虑这一情形的可能性,通过自动化驾驶和相关的车联网服务,为车主提供必要的服务。

  第三,是考虑汽车本身的燃油经济性和效率。宝马已经通过来自汽车上的各种传感器,收集数据并进行预测和判断最佳的路线等等,而这些技术也有助于用到高度自动化驾驶项目中来。

  与很多互联网公司提到的“无人驾驶”概念相比,宝马仍然注重用户体验,所以他们更强调的是“高度自动化驾驶”。

  瑞文对“高度自动化驾驶”作出了定义:“我们都认为驾车人从知觉上来说想要掌控整个车,同时通过我们这种高度自动化的技术来保护我们的驾车人,能够扩大他们的视野。我们认为这种高度自动化驾驶的汽车他能够很好的了解驾车人的想法,而且能够直接感知到驾车人的想法。”

  验证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

  因此,瑞文非常清楚地表示,任何创新性质的研发,绝不能以技术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客户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在德国和美国的市场调查表明,还是有相当比重的人群,对自动驾驶技术非常关注;对中国这一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市场,接受自动驾驶的人群要更加鲜明。

  “几十年前我们都知道人们非常享受驾乘的乐趣。”瑞文说,“我们也知道无论是对于汽车有着多么强烈爱好的驾车人,他们在堵车的时候也会觉得驾车毫无乐趣而言。”

  “正如烤炉在过去的主要用途是为了取暖和烹饪,人们今天也愿意为了乐趣使用它,操控汽车也是如此。”瑞文的重点是,汽车在未来仍然需要人为控制并给驾乘者带去乐趣,在容易使人疲惫的环境下,则切换到自动驾驶。

  通过这样的方式,宝马希望人们能接受一辆传统的汽车,是怎样融入新技术而带去更好的体验的。

  但瑞文仍然不免谈到宝马公司在自动化驾驶技术的一些关键挑战,这里的核心在于,宝马研究自动化驾驶,到底是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对新技术,宝马保持了传统车厂一贯的警惕,他们做的更多努力,是维护用户对品牌和汽车文化的忠诚度。发展自动化驾驶,表现出宝马公司目前既放不下过往对汽车文化的沉淀、又想对前沿科技一体均沾的态度。

  除了这方面的挑战。瑞文表示,新技术中包括识别技术、感知技术、联网技术背后的高端硬件设备的工业化门槛,各国法律政策对自动化驾驶的准入机制,以及一系列技术的系统集成是否真的能帮助车主提升驾驶体验,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注定要让宝马在未来汽车的前沿科技中,摸着石头来过河了。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