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滴滴拼车或将上线,法规政策门槛注定让这番尝试更凶险

拼车业尴尬的生存现状,能有望通过滴滴拼车来化解吗?

  (文/3sNews高级编辑 陈启临)不是“滴滴打人”,也不是“滴滴拉屎”。不开玩笑,滴滴系列正统产品的开发方小桔科技要推出新产品了。据科技媒体36kr今日报道的新闻称,两张疑似“滴滴拼车”APP 界面的截图被泄露出来。

泰伯网泰伯网

  这可能将是小桔科技再度直面法规政策的空白所推出的一款陌生人拼车服务平台。与专车服务相比,至今并没有相关的政策明文指出拼车服务应该如何规范经营。

  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文件,只有最近交通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中提到的“坚持深化改革,遵循市场规律”,以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动智慧交通落地。的确,如果经营模式得到认可,拼车成为未来智慧交通的一种服务组成部分也非常理想。

  所以市场中已经存在一批包括嘀嗒拼车、AA拼车、天天用车等先行者。他们先在这一领域圈地扎寨,待时机成熟时便能迎来风口。

  但和打车、专车服务相比,其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拼车服务无论是对乘客还是车主,始终存在安全方面的顾虑。不少产品开发方会为乘客和车主购买保险,然而在拼车市场中,早已有专职司机在拼车平台中提供服务,这容易让“黑车”司机发现可乘之机。

  大多数拼车应用创始人在谈到初衷时,都希望拼车能带来资源配置的最优价值。例如车主正在上班路上,乘客和他刚好顺路;或者几个目的地一致的用户,通过拼车社区聚拢到一起,同车出行。

  像滴答拼车鼓励用户通过拼车,建立自己的拼车出行社交圈子;天天用车的使用场景直指上下班出行。但在提供小而美的轻量化拼车服务平台的背后,肯定会造成难以控制的变局市场。一旦某个拼车平台成为流量入口,势必会让有其他目的的人从中谋取不法利益。

  AA拼车是早在2011年就注册成立的拼车服务对接平台。他们费了一番功夫告诉用户黑车和拼车之间的区别,以及万一被交警查了,你应该怎么处理。但“近水止不住远渴”,拼车业不能指望永远打法律规范的擦边球。

  在汽车共享经济中,除拼车服务以外,还有另一种服务是P2P租车,值得参考。它比拼车更乌托邦,但市场中却已经有像PP租车、宝驾租车这样的平台落地。虽然模式、成本、使用场景都有所不同,但与现有的拼车服务相比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区别,那就是P2P租车平台的要求更高,背后需要专业的运维团队来为车主和租车人提供服务,从而保障服务不出现违法行为。

泰伯网

泰伯网

  笔者观点在于,拼车服务想要赢得公众和政府的信赖,还须明白打铁要靠自身硬的道理,后端管理运营持续完善,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此前,拼车服务的发展一致低调而内敛。但滴滴的产品加入战局以后,一切必然不再沉寂。背靠巨头资本力量的小桔科技,凭借市场地位和产品渠道优势,也必然会在拼车市场掀起一阵波澜。当然,无论是滴滴还是其他市场参与者,都非常乐意看到积极进展。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和运营能力,把拼车服务做得安全可靠,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