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从地理信息到摄影O2O: 覃敏的跨界创业经

时代成就当今可以用手机拍出优质照片的摄影师,也给了约拍成就O2O改造传统摄影行业的机会。

    (文/3sNews高级编辑 陈启临) 时代成就当今可以用手机拍出优质照片的摄影师,也给了约拍成就O2O改造传统摄影行业的机会。

       当移动互联网中的创业者瞄准垂直领域O2O市场时,我们看到了诸如汽车、美业、宠物等市场中出现的各种平台将越来越多的所谓匠人、技师从原本固定的工作场所中“解放”出来,通过一种自由的或者可以说是自己当自己老板的方式,多劳多得,但无须考虑经营自负盈亏。

  2013年,当武大测绘系出身的覃敏选择跳出地理信息行业,决定在移动互联网打拼一番事业时,熟悉而又陌生的Online to Offline思潮让他一步步地接近当下混迹于移动创业圈子里所谓“探索商业模式”的真相与机会。

  每回覃敏热情洋溢地向人们讲述“约拍”是如何向用户们提供O2O摄影师服务时,他经常会得到一个个掷地有声的质疑:摄影的门槛,正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国人购买力的上升而降低,无论是一台单反相机或是一部可满足高画质拍摄的中高端智能手机都能让人们更容易地记录时光或单纯地为美而拍照;O2O摄影,前景何在?

  覃敏的解答是:不是你有一支好钢笔你就能写得一手好字或是一篇好文章;同理,不是拥有相机的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摄影师。

  “约拍的价值,一方面和很多O2O服务一样是在剔除影楼这种中介角色,消除利润泡沫并‘解放’摄影师。但更重要的是,对那些充满理想的摄影师来说,他们不再受限于影楼模式化、产品化的固有思路,拍出真正符合个性的、融入摄影师灵感的好作品。”从战略上对产品的定义,正是出自于覃敏在创业道路上听到的一个个摄影师们的真实心声。

  创业探索:与影楼对接遭遇尴尬

  2013年5月,创业伊始,作为创始人COO的覃敏和分别来自酷讯网、IBM的两位好友搭档王冠南(CEO)及梁朝东(CTO)已经基本确立做摄影O2O,但当时他们是希望能从影楼切入开发一款应用,通过建立一个生态闭环,以线上预订、线下消费的模式向影楼导用户流量。

  然而随着相关服务介入传统影楼越深,覃敏和团队越发觉得不太对劲。

  早年在地信行业工作就谙熟项目合作的覃敏,擅长与合作伙伴沟通,对于挖掘行业需求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各方人脉资源,他在半年内接触了北京200多家大大小小的影楼。通过与基层的摄影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交流,以及接触各位大咖并了解经营影楼的“成功之道”后,覃敏流露出更多担忧。

  “通过调查你能发现,影楼摄影服务普遍毫无个性。”覃敏说,影楼老板通常采用同一种运营模式,即批量采购优质样片,然后让摄影师仿效,包括对场景的模拟、光线的参考,以及各种姿势上的细节都必须力争与样片一致。因此机械化、模式化的工作方式让影楼始终无法用他们的服务彰显被拍摄人的个性。特别当影楼与影楼之间的照片上传到团队开发的初代O2O平台中时,这种出乎意料的相似更是让广大的消费无所适从。

  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于传统影楼在刨除冗长的服务链条成本之外,各种消费陷阱潜藏于影楼服务流程中当中。“比如消费者在后期选片时,按照服务套餐由于只能挑选有限的照片精修数量,所以会有选片师引导消费者增加精修,如果消费者同意增加,消费者才会被告知相册容量有限,还必须同时加价升级套餐中的相册,像类似这样的消费圈套层出不穷。”覃敏提到。

  影楼传统的经营模式和观念,逐渐让覃敏和他的团队意识到要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存在着很大挑战。历经了犹豫、思考、推演、论证,2014年春节期间,团队做出一项重大决定,推翻面向影楼的业务,转为去除影楼中介,直接对接摄影师提供O2O服务。那时覃敏和曾经接触过的大约七八十位摄影师再次进行了深入沟通,最后得出了结论:摄影师O2O可能更靠谱。

  步入正轨:纵深垂直追逐标准化与极致

  约拍于2014年4月正式落地。此时涉足O2O的创业狂潮蔚然兴起,市场上不乏像河狸家这样估值过亿的成功案例正深深影响着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覃敏在与CEO王冠南及CTO梁朝东反反复复的探讨中,也逐渐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战略思考。

  在这段时间里,覃敏说他认识到做摄影O2O须“重度垂直”的必要性。形象而言“所谓‘重度垂直’就好比你要击穿一个堵墙,一方面你要找到墙体最薄弱的地方,这就相当于把握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另一方面你需要一个尖锐的工具,从墙壁的薄弱环节一举击穿,这等于需要把你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一个极点。”

  具体来看,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突出地体现在约拍能否提供省时、省力、周到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通过与作为被拍摄对象的消费者进行充分沟通,摄影师可以充分发挥灵感,最终提供优质的作品。

  约拍本质上作为摄影师服务消费者的C2C平台,如何针对消费者的切实需要打造服务,在覃敏看来首先需要落实业务的“标准化”。例如面向后台科学严谨的系统架构支撑,制定摄影师入驻约拍的认证标准和规范,并建立相关的支付和评价体系等等。

  覃敏认为,这种服务“标准化”不同于传统影楼的“模式化”经营方式,针对目前约拍App内入驻的2000多名摄影师,平台要求每一个摄影师必须对服务的时间、项目、费用以及所提供的附加服务做出承诺。与此同时,标准化也驱动约拍开始整合资源,纵深封装一系列的服务体验。

  覃敏介绍说,约拍通过微信公众账号首先在北京范围内推出价格为1299元的婴幼儿摄影O2O业务,包括新生照、满月照、百天照、冬日外拍等细分服务,摄影师皆来自约拍App的深入认证。在建立合作之前,约拍团队会对入驻摄影师进行一次线下的面试考核,所有合格签约的摄影师,会被统一发放约拍专用摄影工作箱,在今后的服务过程中,约拍团队也会严格考评并定期对签约摄影师进行业务培训。

  “除了需要承担后期照片处理工作之外,我们希望摄影师能专注摄影服务本身。”覃敏说,但只要存在空白区,约拍就需要严格控制服务标准化问题,让消费者体会到与众不同的专业与极致。

  比如在新生儿摄影服务中,除了拍照过程本身,摄影师应该从走进消费者家门到离开的整个服务流程中,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服务,甚至是标准化的形象。

  经过讨论团队达成了一致意见:摄影师统一着装医务工作者的服装,佩戴医用口罩,这样让婴儿的家人觉得更有安全感;在提供服务以前,摄影师必须对随身携带的工作箱等用品进行清洁处理;在进门时的整个流程需要在1分半钟内完成,防止冷风进入家中对正在做月子的妈妈造成伤害;在规定的时间内搭建、拆卸拍摄的背景和辅助设备,不对消费者的家庭产生额外的干扰;在婴儿睡觉的过程中,拍摄动作要更轻,或者回避等待……

  覃敏表示,思考整个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是约拍团队最花心思和精力的事情。“因为O2O服务的价值很大程度正来自于标准化所产生的效益,如果我们对摄影理解得不够透彻,约拍就建立不了优势。”约拍在力求做到极致服务的初衷之下,覃敏认为从0到80分相对容易,80分到100分仍然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这是约拍服务不断进步的基石。”

  后期战略:持续下探优化重组市场资源

  早在2012年有统计机构就通过调研得出结论,摄影服务行业在国内已经是一个千亿人民币级别的大市场。而O2O摄影师服务能切割一块多大的蛋糕,覃敏现在也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但他能肯定的是,对于传统服务流程仍占大头的摄影行业,这里面存在的资源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正日益突出;O2O服务搅局传统市场,其撼动作用将促进摄影行业资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从去年6月开始,约拍先后完成了两轮天使融资,共计800万元人民币。这一融资比例让约拍的估值达到5000万元。而约拍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也获得提升,团队也将在产品开发和服务封装方面持续发力。

  在覃敏看来,约拍摄影服务在未来应当是一种唾手可得、可适用于多元化场景中的服务。例如一对情侣、一帮朋友或一个家庭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一位优秀的摄影师,借助更专业的手法定格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融合更广泛的资源之后,约拍所提供的摄影师O2O服务也会是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LBS服务。

  “通过你所在的位置和需要匹配一个最适合你的摄影师和其他拍照资源。”覃敏说,“尽管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非常简单,但它早已成为许多移动互联网垂直服务的重要支持,并让像我们这样的服务变得更方便、更出色。”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