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从Planet Labs看微小卫星的成功秘笈

导语:上周,卫星创业公司Planet Labs宣布获得9500万美元的融资,这对于一家成立不到五年的初创公司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在微小卫星领域,Planet Labs有何成功秘笈?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泰伯网

  上周,卫星创业公司Planet Labs宣布获得9500万美元的融资,这对于一家成立不到五年的初创公司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在微小卫星领域,Planet Labs有何成功秘笈?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众多小卫星创业公司为遥感卫星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由简单组件“拼凑”而成的微小卫星不再需要令人咋舌的发射成本,数据更新度也由以往的半年提升至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在小卫星创业公司的队列中,Skybox Imaging因被谷歌斥巨资收购而名声大噪。同样诞生于美国硅谷、且从事的也是微型卫星事业的Planet Labs公司总是会拿来与Skybox Imaging进行对比。

  你知道吗?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显著区别,正是在于交付产品:Planet Labs提供的是分辨率3-5米的全球覆盖卫星影像,而Skybox提供的则是逐帧分辨率0.9米的视频,时长往往只有几十秒。据专业人士分析,Planet Labs的卫星影像要比SkyBox的视频影像更具市场应用价值。

  能够获取到近乎实时的卫星影像,这是多少企业所梦寐以求之事,如今借助Planet Labs这样的卫星创业公司得以实现。面对前所未有的海量卫星影像,Planet Labs又将如何进行其商业化运作?未来是否会对卫星影像加以处理分析?还是固守单纯售卖的路线?……笔者对其好奇不已。

  在遥感集市上线的发布会上,Planet Labs副总裁乔希·奥尔本(Josh Alban)来到了中国,但是拒绝接受采访。奥尔本说,由于Planet Labs正处于摸索阶段,市场化运作尚未正式启动,还有诸多未知因素,且他只是一位副总裁,不方便透露细节,故不接受采访。

  Planet Labs的三个创始人,都出自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初创公司。在探索商业模式的道路上,Planet Labs也许会能找出一个比单纯售卖卫星影像更好的解决方案来。

  Planet Labs公司海外市场部总监博·贾维斯(Beau Jarvis)表示,Planet Labs公司的微小卫星有着业界难以比拟的高重访率——被其称为高时间分辨率。2015年,该公司有望实现每天获取一遍全球覆盖影像,分辨率可达3-5米。这就意味着该公司基本实现了实时型数据采集,数据的实时采集能力对于工业巡查、农作物监测、城市环境监测、自然资源与野生动物的保护等领域意义重大。

  除了覆盖全、更新及时的优势之外,Planet Labs公司的卫星产品生产周期很短。在近两年间,Planet Labs共发射了71颗卫星,单是在2014年,该公司就制作了95颗卫星。2014年10月28日,美国安塔瑞斯火箭发生爆炸,运送货物中就有两颗Planet Labs的微小卫星,而就在爆炸事件发生后九天内,Planet Labs就已完成了两颗新的Dove卫星的制作以及全面测试。

  快速的制作生产周期,也保证了其微小卫星较快的迭代速度。一提速度,便一下子戳中了斥巨资打造的大卫星的痛点。据说,DigitalGlobe公司的大卫星完成全球扫描,需要半年时间。据Beau Jarvis表示,Planet Labs公司在两年之内,完成了十轮的卫星设计,如今小卫星已更新到第12个版本Flock1d。无论是分辨率,还是数据获取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据悉,最优分辨率可达2.5米。

  此前,Planet Labs公司曾表示,在其致力打造的由100多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群里,如果有20%的微小卫星坏掉,都不会影响到该系统的正常运作。相比之下,如果那些大卫星在运行中出了点差池,无一例外都要付出高额的代价。(文|3sNews 龙薇)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