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CubeSat和罗塞塔双双入选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

美国《科学》杂志最近公布了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CubeSat立方体纳型卫星和罗塞塔号彗星探测计划双双入选。

       美国《科学》杂志最近公布了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CubeSat立方体纳型卫星和罗塞塔号彗星探测计划双双入选。

泰伯网

       CubeSat翻译为中文是“立方体纳型卫星”,十年之前还仅仅是教育工具。如今,这些边长为10厘米的正立方体小卫星已经发展到创纪录的数量,在太空中进行着真正的科学研究。它们采用现成的技术制成,所需成本至多数十万美元,而非其他航天器的上亿美元。

泰伯网

        而罗塞塔计划是欧洲最具雄心的太空任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系列来之不易的图片,从超越火星的距离传回地球。菲莱登陆器已降落在67P/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上,虽然目前罗塞塔因电力耗尽陷入休眠状态,但这是人造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一颗彗星上进行软着陆,而且它明年仍有希望醒来,并发回更多数据。

       本年度的评选中,十大科学突破之中与卫星相关的就占据两项。一方面说明卫星领域的发展速度喜人,微小卫星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有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说明,探索太空,追寻宇宙奥秘,解读浩瀚银河无尽的秘密,依然是科学界不老的话题。

      此外,《科学》杂志评选的另外8个重大科学突破分别是:

     1、从恐龙到鸟的转变:一系列论文揭示了恐龙如何进化成鸟类,以及这些鸟类祖先如何在65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

     2、年轻血液有“返老还童”功效:研究表明,高龄小鼠体内注射年轻小鼠的血液可以“返老还童”,而原因可能在于血液中一种叫GDF11的蛋白。科学家据此启动一项临床试验,给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注射年轻捐赠者的血液。

     3、机器人“自主”合作:受白蚁启发,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机器人,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一同工作,完成搭积木式的简单结构搭建工作。

     4、仿人脑芯片:IBM领导的一项研究首次推出大规模“神经形态”芯片,它们以类似人脑的方式来处理信息。

     5、可治糖尿病的细胞:β细胞是胰脏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今年两个研究小组用两种不同方法在实验室中培养出酷似β细胞的细胞,为研究糖尿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6、印尼洞穴艺术:印度尼西亚某洞穴中的手模印和动物绘画曾被认为只有1万年历史,但实际上已存在3.5万至4万年。该发现表明,人类在亚洲制作的象征性艺术与最早的欧洲洞穴画家的作品一样早。

     7、操纵记忆:研究人员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操纵小鼠的特定记忆,如删除记忆或植入虚假记忆。 

     8、生命基因密码“添丁”:自然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只有4种碱基:G、T、C和A,但科学家设计制造的一种大肠杆菌的DNA新添两个成员:X和Y。(文|3sNews 唐天石)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