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GIS厂商的危机与机遇

GIS平台作为一直伴随着GIS成长和发展的第一产物,在很大程度上讲,GIS平台可以反映出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云服务、大数据的发展,GIS平台始终都走在整个行业的最前端,接受着新时代和新技术的洗礼,同样也承受着坚持和改变之间抉择的压力。

[摘要] 危机和机遇始终都萦绕在每一家GIS厂商身边,探知市场变化及需求的嗅觉和针对它们的应对能力,决定了企业是更好地生存下去还是被市场淘汰。

  技术危机:技术革新是GIS生存的根本

  随着IT技术正在透过服务以极快的速度普及到各个行业领域,并让各种技术在今天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GIS厂商逐开始意识到,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技术的潮流,仍然还只停留在原有的技术层面上就一定会被市场摒弃,甚至GIS企业经常会面临着从底层技术做出改变的挑战。

  正如有业内GIS企业的高管形象地谈到,若干年前他们刚刚教育好市场,让用户基于二维GIS管理业务时,三维出现了,企业不得不抓住用户的眼球尝试对三维GIS的研发;当GIS在二三维环境下逐步成熟,云计算的到来,敦促他们在桌面GIS的外围,再单独招募相应的网络工程师搭建Web GIS平台;而服务的移动化来临时,企业则马上开始招聘Android和iOS工程师着手于移动产品的研发。该高管坦言,技术的快速演进已经让他们应接不暇,但不跟进,就只能遭到市场的淘汰。

  通过观察很多GIS企业的发展都能看到他们紧随技术前沿的发展战略。例如平台GIS厂商超图软件就在2013年的年报中通过有关数据和信息披露,企业在年度中正加大基于二三维一体化的云GIS平台以及移动GIS平台的投入和研发,并大力推动这些基础性服务进入更广泛的行业领域当中。GIS产业链下游、从事二次开发服务的上市企业数字政通也曾明确表示,他们会在自己的优势行业内,基于云平台和移动端平台构建成熟的解决方案。

  或许当智能硬件日趋流行之时,GIS广泛和硬件的结合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可以见得,IT技术的发展正在从正面激励或反面迫使GIS厂商们持续跟进潮流,并加大整合IT技术方面的投入。对整个GIS行业来说,技术的演进势必会淘汰那些不愿跟随或没有能力做持续性投入的企业;但相反也一定会成就一批优秀的GIS厂商,促进地理信息服务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市场危机:GIS市场不均衡下的乱战

  GIS的价值体现在多方面,从非常基础的基于地图的可视化展示与查询,到利用GIS中相应的工具对空间中的数据关系进行挖掘和分析,再到获得确切的结论,为各种管理和服务提供决策上的支持。这样的功能特性几乎可以让GIS无所不在地服务于各行各业。

  但市场发展的现况却并不均衡。现如今,在政府、企业、大众三大市场中,政府项目占据了GIS市场的大头,企业级应用中拥有央企背景的企业又占据了其中一大部分;而落实到民营企业和大众领域的GIS服务却并不多见。虽然政府市场格外重要,但头重脚轻的市场比重,也让GIS厂商们面临着从发展乃至于如何生存下去的危机。

  首先,作为GIS核心市场的政府级市场,当政府部门对信息化工程例如对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时,GIS厂商的日子普遍好过;但这个市场更多依赖于政策的导向和各地方财政的支持,缺乏市场活性,甚至有的根本无从谈起市场需求,一旦政策、财政和建设的着眼点向着GIS厂商不利的方向转变,那势必会让许多只能“靠天吃饭”的GIS企业迅速消亡。

  其次,广大的GIS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开始了对市场的争夺,这集中地体现在了上下游GIS企业间的相互侵蚀,产业链关系逐渐变得混乱无序。例如平台级GIS厂商在行业领域过度参与,触碰了下游合作伙伴的“蛋糕”;而下游的一部分GIS二次开发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将核心业务优势逐步打造为基础的平台级服务能力,反攻上游市场,争当平台的大佬。企业在市场中的相互渗透本无可厚非,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促进公平竞争和构建交流学习的氛围,但囿于市场体量的限制,这种平等的较量甚至转变为通过恶意杀价的方式来竞争市场,哪怕这只是一小块“蛋糕”。

  这种为了生存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不仅不能为最终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也毁掉了GIS的信誉和口碑,这对于GIS的长远发展更加不利。

  并购危机:GIS是无所不在还是走向消亡

  今年9月,GIS解决方案服务商长沙海图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出让企业的51%股份给地图导航服务公司四维图新,并成为其旗下的控股公司。海图科技总经理李向华表示,双方相互之间的认可是促成这次合作的关键,由于四维图新的二股东是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海图科技已经非常积极地在了体量更大的腾讯阵营一方。目前海图科技正在与合作伙伴完成关键资源的整合,巩固已有市场,并探索新市场。

  一些看好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GIS企业被收购,正是说明GIS服务的价值正在得到整个IT行业的认可,这种机会可以让GIS企业迅速成长,依托资本优势,大胆走在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沿,并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引领GIS的发展。

  但反方观点则表现得更为担忧,GIS企业被兼并不能说明一定有利于GIS本身的发展,甚至只能说明GIS企业市值从未被高估,在整个GIS市场规模始终受到局限的形势下,任何看中GIS价值的IT企业,都可以很轻松地收购一家GIS厂商。更糟的是,尽管被完全收购或被控股的GIS厂商少了营收及生存方面的压力,但一方面他们只能成为一个地图业务部门或母公司的一种战略项目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是,企业也将失去独立自主发展的机会,GIS企业成为一个部门后可能也将失去自主研发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后权利。

  这里争论的焦点在于:GIS正在走向更广阔的领域,变得无所不在,还是沦为他人的一种工具,并最终趋于消亡。所以GIS企业被并购到底是带来了机会还是陷入危机,目前只能辩证地去看待。但如果GIS企业的经营者不能准确把握住形式,或缺乏前瞻性的视野,那么无论是收购还是控股仅仅只是卖掉自己股份来换取现金,这对GIS行业来说,可能更是一种损失。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