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丁丁优惠宣布做出撤除全国40家分站的决定,这意味着,丁丁优惠结束了过去一年半大张旗鼓的扩张行为。有舆论称,这是丁丁优惠在餐饮O2O的竞争中,作为先行者的一种黯然离场。然而,7月2日,一款以提供超市优惠信息为主的商超类APP券酷在App Store悄然上线,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丁丁网继丁丁优惠后在移动端的再次发力。那么券酷何以接力丁丁优惠?丁丁优惠到底何去何从?近日,丁丁网CEO徐龙江在接受专访时,首次公开谈及券酷、丁丁优惠与丁丁网的关系,这也是他近半年来首次面对媒体。
券酷,商超类手机优惠平台
券酷是一个商超类手机优惠券平台,于今年7月推出。打开此 APP,可以看到上面集成了好德、全家、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等30多家商超,及联合利华、宝洁等多个快消品牌上千种商品的打折优惠信息。消费者可以先在券酷里查看优惠信息,再决定去哪个超市购物。
介入商超与快销品牌
简而言之,券酷目前做着两件事情:一是将超市的促销宣传单电子化;二是提供能直接在超市享受到优惠的券酷独家券。这两件事让券酷介入到了超市和品牌商中间。
券酷希望将促销宣传单电子化能为超市带去客流量。“居民区楼下的信箱经常被塞满各种超市DM(促销宣传单),这些单子看上去没什么价值,但是它们仍然能为超市带去1%的转化率。”徐龙江说道:“因此券酷超市DM电子化,就可以为超市导入更多线上客流,提升超市的生意量。”
而对于快销品牌,券酷希望做到的是,和品牌合作推出独家优惠券,让用户在券酷里下载优惠券后,在超市购物结算时直接出示,并享受到折扣。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为品牌旗下的商品做促销宣传,增加一种移动平台的宣传模式。
超市收银即完成闭环
与绞尽脑汁想办法完成闭环的餐饮行业不同,身处快销品行业的券酷通过超市收银系统,就能完成验证:消费者在出示券酷优惠券时,实际上出示的是一个条码,用户通过扫描此条码付费,在立即实现优惠的同时,其“是券酷带来的转化率”的信息也就录入系统了,促销闭环完成。
这种相对简便的闭环达成也是券酷选择快销领域的重要原因。早在去年11月份,徐龙江及其团队在和联合利华的合作中,帮联合利华旗下的力士沐浴露发布手机优惠券,结果14天内通过优惠券卖出的沐浴露有9700多瓶,达到了近50%的转化率。这一合作,最终促成了券酷的成立及其服务对象的确立。
“券酷的收费模式会简单许多。”徐龙江表示:“接入超市结算系统后,我们能知道谁在什么时间在哪里用了优惠券,这些数据都能作为向品牌商收费的依据。”
下一步要精准营销
券酷项目的负责人也即券酷事业部总经理王庆,曾经就职于尼尔森,有着十多年的快销品行业工作经验,今年4月15日加入徐龙江团队。据徐龙江说,王庆来做券酷项目,收入几乎只有原来的1/3。愿意做出这么大的牺牲,王庆的目标恐怕不仅仅是一个商超类手机优惠券平台这么简单。
根据王庆在公开场合接受访问的资料,他曾经表示,券酷会基于用户的购买数据、地理位置的数据进行一些较精准的推送。比如,某个消费者去到不同的城市,他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所有优惠券信息,券酷也会针对他所在的位置进行精准推送。如果某位女性消费者在平时购物过程中,经常购买洗发水、牛奶,她的购物行为就会被纳入到数据记录与分析,券酷的大数据、营销团队会进行精准的推送,告诉这位消费者周围的商超有什么样类似产品的促销活动。
这其实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想干的事情,精准营销既能提升用户粘度,也能为日后更多的商业模式提供数据库。
不过,就目前券酷的体验来说,还尚未达到如此智能的程度。“给他们一些时间,昨天他们才刚提交新版本券酷的设计图,要达到良好的用户体验是需要不断打磨的。”徐龙江用宽容的心态对待还在初级版本的券酷。
徐龙江的本地生活平台梦
7月2日券酷APP正式上线,7月18日,券酷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在媒体亮相。但无论是进入App Store还是进入媒体视线,券酷给人的印象始终是不隶属于任何一个传统互联网品牌的崭新的APP,而事实上,它却是丁丁家族中的新成员。在此,我们不妨简要梳理一下丁丁的发展之路、丁丁家族的产品线,以及每次推出新产品的转机。
丁丁地图大理想的小切口
2005年,丁丁地图正式上线,并很快在上海本地用户间流行,出门用丁丁地图查门牌号、查公交换乘路线成了一种使用习惯。丁丁品牌就此深入人心,直至今日,一提到丁丁品牌,仍有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丁丁地图。对于丁丁地图,徐龙江告诉我们,他从创业伊始的初衷就是要建立一个囊括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平台,根据当时的公司情况,丁丁选择了以“行”为切入口,目的在于积累用户。
丁丁地图虽然有名,但很难形成盈利模式。相反的,公司每年要投上千万的钱去维护地图引擎、公交车系统,修正更新信息,养活服务器。于是,等待时机拓展其他业务成了必然选择,否则丁丁地图本身养不活自己。
丁丁网尝试囊括多类服务
2008年,丁丁地图更名丁丁网,把业务范围延伸至婚庆、家装、母婴、美食、优惠信息等领域。这一步棋走得并不容易,是因为在同期发展的垂直服务领域都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在餐饮上,丁丁网一直被大众点评压着;在结婚装修服务领域,当时风光无限的篱笆网牢牢占据江湖地位。但无论如何,依靠有利的决策和坚持的决心,丁丁网坚持到了现在,而且在互联网服务平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今天,丁丁网的婚庆、家装等一些垂直生活服务仍具一定的盈利能力。
丁丁优惠在手机端的发力
2010年底到2011年初,丁丁网开始在移动端发力,先是推出了丁丁网的手机版——丁丁生活,但有用户抱怨此产品功能太多,手机操作起来不方便,也就是说用户体验并不好。于是丁丁团队开始考虑要把某一板块做大做专,经过一系列的探讨与论证,最终丁丁选择了做专门的优惠服务:“理论上,优惠可以接入所有行业,而且人人都喜欢,加上手机优惠比纸张更加方便,于是我们就觉得应该把这一块业务单独拎出来做APP。”丁丁优惠就此诞生,并在2012年获得了上千万美元的融资。
如今,7月份刚刚推出的券酷则是在优惠领域的又一次细化。
每一次尝试都不曾脱离梦想
对于每一次的新品推出或业务调整,徐龙江一向不认同外界提出的“转型”说法,他认为,从品牌创立伊始,丁丁的梦想就是做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每次新品的推出都是在以各种方式为建立一个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做探索或推进,丁丁的路径从未脱离过最初的梦想或者说设想。徐龙江说:“丁丁地图、结婚家装等垂直服务,以及丁丁优惠和券酷等手机应用,都只是诱饵,在未来,丁丁抛下的诱饵总能捞起本地生活服务池塘里的大鱼。”
不过有关联行业人士表示,虽然丁丁网和丁丁优惠、券酷仍在同一品牌旗下,但事实上已经分为PC端和手机端两块业务两个公司,办公分踞两个楼层,彼此财务、市场推广、业务决策等全部独立行事,意指PC端和手机端两队人马其实已经分家。对此徐龙江完全不认同,他说财务人事独立是为了便于整体管理,并进一步表达:“自初创以来丁丁的诸位合伙人一贯互相理解和信任,即使有不同声音也是短暂的、为公司好的,对此我一直很感谢;同时我也很感谢投资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丁丁网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支持和信任。”
丁丁优惠与券酷的不同道路
纵观丁丁家族所有产品,似乎很有必要把丁丁优惠拿出来说一说,因为它曾经风光无限,而如今又有所沉寂,这种转变缘何而来?也因为业内人把它和券酷比喻成丁丁的旧爱和新欢,走的又同是优惠信息APP之路,它的发展路径会给券酷带来什么样的经验或教训?
重型装备是一段弯路
丁丁优惠于2011年初推出,主要集中于吃喝玩乐的领域。去年,丁丁优惠在全国的布局最多时有40家分站,800多名员工。今年年初,丁丁优惠几乎撤除了所有的分站,只留下了常州、无锡、杭州等少数几个在上海附近的分站,员工数量也骤减至200人。
坊间有传闻称丁丁优惠就此偃旗息鼓,那么,丁丁优惠真的就此一蹶不振还是另有所谋呢?时隔半年,徐龙江坦诚回应丁丁优惠的关站原因及未来发展:“全国性的扩张确实让我们走了1年半的弯路,年初,我们意识到丁丁优惠其实没必要那么重型,而且我们也没那么多的钱继续维持重型模式,而是应该用时间换金钱,所以我们对分站进行了调整。所以说,丁丁优惠不会偃旗息鼓,按照我的个性如果项目做不下去,会直接关掉,不会在乎面子问题。”
丁丁优惠在2012年4月对外宣布融到了400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7月份资金正式到账后,丁丁优惠开始了发力,招募业务员,建分站,拓展商家数量。其实,此举最大的意图在于跟团购网站进行地面推广的血拼竞争。烧钱之后,丁丁优惠却发现4000万美金根本拼不过美团、大众点评这样的网站,反而让公司运转越来越重。
“美团和点评各养了数千地推队伍,我反问自己我那800人算什么,只有我们也养数千人人才有机会拼,再看看手里的钱,我们根本养不起。”
分站和员工的膨胀让丁丁优惠越来越重,总部庞大的研发、运营、市场费用每年数以亿计,分站人员、房租等各种开支也居高不下。据前丁丁优惠分站的一位员工透露,丁丁优惠把战线拖得很长,却需要很长时间培育习惯,盈利模式难以落地,导致空砸了很多钱。
从轻从简“忍”待机会
意识到丁丁优惠必须轻减上路以后,徐龙江和丁丁网的高层做了一个平台转型的决定:让商户通过丁丁优惠自主发布、编辑和管理优惠券,不再依靠丁丁优惠的人力去收集优惠信息。
“我们只需要让店老板知道这是一个开放平台,他有促销折扣或团购券都可以直接到丁丁优惠上去自助发布。这样我们的人力配置就轻巧多了。”
但从轻从简并不意味着会消失,徐龙江对于消费行为的预判是简单直白的优惠信息发布比团购更有未来:“现在有很多商家内心并不认同团购模式,因为顾客的钱没有直接给到商户,反而给了团购网站,要经过一个周期才能拿到钱。有些商家,看到顾客如果是到了店里才开始操作团购的话,会主动上来说你直接付我钱,我给你相同的折扣,不要再过团购网这个渠道了。”
徐龙江说,这说明已经有消费者和商家看到并介意团购的不足之处了,丁丁优惠现在就是一个“忍”字,忍到商家和消费者都意识到优惠不等于团购时,丁丁优惠真正的机会就来了。
可为什么是“忍”,而不是主动引导市场?徐龙江归结于有限的资金。“如果有更多的资金我很想砸广告告诉所有商家,你不需要团购,你只是要告诉消费者你有折扣,消费者可以直接把钱给你,你也只需要到我这里来免费发布优惠信息就可以。但现在,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就只能保持耐心,还是如前所说,用时间换金钱。”
徐龙江的忍字战术是否真的能等来丁丁优惠的春天,这要靠市场和时间来验证。但他对团购的认知正好可以释疑丁丁旗下曾经昙花一现的项目“丁丁团购”:2010年,丁丁网成立团购小组,却在大施拳脚之前又火速解散,“我是成立这个项目最大的内部阻力,一来我们进入的时间太晚,当时的拉手网、满座已经烧着上亿的钱打着满目的广告;二来,我坚持认为团购不会长久,丁丁优惠才是解决之道。”
弯路后的自我审视
在丁丁旗下各个品牌集成办公的星联科研大厦2号楼楼顶,“丁丁优惠”偌大的四字招牌光鲜亮丽,这块遗世独立的招牌曾经昭告天下丁丁优惠在丁丁家族里是举足轻重的,也见证了丁丁优惠曾经的踌躇满志和意气风发。而如今,走过一段弯路后的丁丁优惠沉静了下来,这段弯路带给徐龙江的教训或许是深刻而沉痛的。
“你不要以为自己很有钱,也不要去血拼地面,更不要以为能以一己之力迅速打造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
丁丁优惠曾经推出过一款验证机,目的是让用户的优惠券在机器上验证后再使用,以此来统计消费者的行为数据和实际转化率,向商家收取佣金。但这一全新生态系统的打造并不容易。
徐龙江从办公桌右侧拿出一个黄色的电话底座,用手指比划了一下本应在底座上的验证机大小。“这个验证机有点类似于安卓手机,一个机子700元,当时生产了一大批,花了有1000多万元。”徐龙江说道:“我们设想是向商户收取500元的押金和1000元的佣金预付款,用户每验证一次优惠券,我们就从预付款里扣除相应佣金。”
设想虽好,但被免费设备教育得精明的商户对此买单的意愿并不强烈。加之当时丁丁优惠的商户有超过10万家, 1万多台机器铺进去完全没什么效果;即使安装了验证机的商户,要让他们养成使用验证机的习惯也非易事,反而需要大量人工去维护设备和教育商户。
“所以说推出一个创新生态困难重重,除非你足够有钱强推,否则这个生态闭合难以完成。”
徐龙江的这番话对如今一波又一波在餐饮O2O领域尝试打造闭环生态的创业者们无疑是一个警示: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撑你的闭环产品?你的钱可以烧多久烧多远?烧得有没有意义?
当券酷有了后事之师
前车之鉴能成后事之师,丁丁优惠的经验教训是券酷在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比如商业闭环的形成,从前文对券酷的介绍中不难看出,比起丁丁优惠欲以验证机完成闭环的模式,券酷在闭环方面找到的通路看起来要畅通得多。借助超市原有的收银机硬件和结算系统软件,丁丁网无需再生产大量的终端验证机,也无须做地推和设备维护,避免了大肆烧钱的行为。
比如收费模式,正如徐龙江所言,有了闭环,券酷的收费模式就要简单许多,一是品牌商比吃喝玩乐的小商家更有资金实力;二是每一条优惠券的使用都有记录,转化率实实在在。
再比如所服务的领域,券酷官方的宣传描述是“全国首个商超类手机优惠信息平台”,的确,我们身边这样的App并不多见,可见商超电子优惠券市场目前仍是蓝海。这与当初丁丁优惠和大众点评、美团、糯米血拼市场完全不一样,券酷这次可以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垂直领域内的先行者,把先发优势变成最后江山。
{{item.content}}